天天看點

人到中年,心靜的人和不心靜的人,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人到中年,心靜的人和不心靜的人,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01

諸葛武侯有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古今以來,聖人賢者們都強調一個“靜”字。

一靜,春花秋月山河月明;一動,北風卷地雷霆萬鈞。一動一靜,陰陽結合,可攻可退,乃是為人處世之道。

隻不過,人們總是強調“動”,而忘了“靜”的重要性。倘若我們隻會盲目地躁動,而不懂得讓内心靜下來,那就容易讓陰陽失衡,讓内心變得焦慮不堪。

這世間的禍事之是以層出不窮,其根源就在于“陰陽失衡”。人間就像是一個天平,唯有兩邊的重量一般,一切才能穩定地發展。

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想成功,或者說擁有幸福美滿的生活,那我們就必須學會“動靜結合”。該動的時候動,該靜的時候靜,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但是,現代人終究還是走了極端。尤其是中年人,永遠活在焦慮當中,不懂得“靜以修身”。那他們又怎麼可能混得長久呢?

動,能讓你有雷霆之勢。靜,能讓你有海光之态。人到中年,心靜和不心靜的人,生活的差距往往特别大。

人到中年,心靜的人和不心靜的人,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02

人到中年,萬劫皆以“躁”為源。

有作家寫道,這是一個無比躁動的時代,更是一個希望一步登天的時代,特别魔幻怪異。

談到“賺錢”,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一夜暴富,幾天之内成為網紅。

談到“成功”,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登臨頂峰,成為這個世界的主角。

談到“幸福”,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大富大貴,擁有無數的功名利祿。

這三種追求,真的正常嗎?特别不正常。尤其是一夜暴富和大富大貴這兩點,就能看出現代人的急躁和貪婪。

試想,誰能做到一步登天呢?99%的人都做不到一步登天。除非你是富豪的孩子,不然“登天”隻能成為奢望。

曾經有教育專家到學校調查過,如今的中國小生,夢想很“扭曲”,有的想成為網紅,有的想成為大歌星,有的想成為大富豪。這種夢想,會害了無數的普通人及子孫後代。

為什麼現代人總是覺得活得“疲累”呢?因為追求的事物太多,得不到的事物更多。在得與失之間,我們忘了自己的追求,進而走了極端。

躁動,就是一種極端。而貪婪,更是一種盲目的極端。如果人人都能一步登天,那努力和堅持,不就沒有意義了嗎?

人到中年,心靜的人和不心靜的人,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03

人到中年,萬福以“靜”為主。

如今的中年人,會面臨這麼兩個問題。首先,經常睡不着覺,每天都失眠多夢,甚至連吃飯的胃口都不好。其次,就是内心忐忑不安,對生活失去希望。

機關中的老陳,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哪怕一直數綿羊,也都無法讓他安穩地睡過去。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煩惱太多了,對未來的期望太多了。

老陳想要評進階職稱,又想要購買新車,更想賺到大錢。這些期望一直萦繞在他的頭腦當中,那他也就少了内心的安穩,而多了“求而不得”的焦躁。

後來,患有輕度抑郁症的老陳去看了心理醫生,醫生叫他學會把心“靜”下來,這才是改變精神狀态的根本。

現如今,老陳養成了“冥想”的習慣。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裡面“冥想”,将不必要的想法“清空”,留點清淨的心靈空間給美好的未來。慢慢地,他的人也開朗了,心态也好了不少。

這說明了什麼?人心若靜,萬福将至。人心若躁,萬劫降臨。躁動之心,隻會招惹來不少的禍患。而靜氣之态,方能教會人駕馭生活,看透人生。

你的福氣,就藏在你的“靜氣”當中。

人到中年,心靜的人和不心靜的人,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04

所謂“清靜為天下正。”

清靜,恰恰是人們所缺少的品質,更是現代人所缺乏的境界。你能否“明心正意”,恰恰是“撥開迷霧見青天”的關鍵所在。

談到“清靜”,就不得不談到蘇轼。

蘇轼這個人,哪怕被同僚排擠,被皇帝貶官,也都能平心靜氣,盡量消除躁動之心的影響。在他看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哪怕被貶到了沼氣叢生的嶺南,也都樂此不疲,感慨“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人生,沒啥大不了的。能否賺到大錢,那是時機說了算。能否做到大官,那就是機會的問題了。既然如此,為什麼做不到平靜呢?

蘇轼曾有言:“已将世界等微塵,空裡浮花夢裡身。”

世界如幻,人生如夢,一切皆是水中月,鏡中花。紅塵如昨,清酒如詩,一切皆是樂逍遙,心清淨。

無論人們活到了多少歲,不妨做個内心平靜,鎮定自若的人。别經常憂郁,而是要開懷大笑,哪怕在波濤當中,也都要“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