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曾經有無川不成軍的說法。的确,川軍對抗戰勝利的貢獻很大,在整個抗日戰争時期,川軍傷亡人數最多。可以說,沒有川軍,就沒有最後抗戰的勝利。
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号召青年參軍,在當時“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等口号的号召下,一批熱血青年紛紛走上了戰場,他們在國民政府的上司下,與日寇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當時,學生參軍也成為了主流。
國難當頭,全民皆兵,就算是青少年也不例外,在整個抗戰時期,有無數的青年紛紛走上了戰場,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光輝事迹,給後人留下了太多的驕傲。

在整個抗日戰争時期,川軍所做出的努力要比其它省份的軍隊大得多,雖然它是地方雜牌軍部隊,但是它卻是抗戰時期傷亡最多的地方軍。
有資料統計,在整個抗日戰争時期,川軍死亡人數就高達六十萬人,足見其的貢獻。在長沙會戰之際,曾經發生了一件事情,一位未成年的川軍士兵被日軍俘虜,當時他的臨終遺言深深打動了在場每一位日軍士兵,就連日本指揮官也不禁為其動容。
抗日戰争爆發後,四川省主席劉湘号召川軍保家衛國,他在國民政府的指令下,親自指揮川軍赴外省作戰。劉湘提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并号召川軍一緻抗日,不滅日寇,誓不還鄉。
當時,出于民族義憤,四川軍民紛紛投入到了抗日前線,有許多川軍将領甚至喋血沙場,如川軍的名将王銘章、李家钰等。
川軍曾征戰于各個戰場,不管是在聞名遐迩的台兒莊戰役中,還是後來的武漢會戰、長沙會戰,都有川軍的影子。
民國三十年,第二次長沙會戰爆發,這一次,國民政府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調集了數十萬的軍隊,打算一舉收複宜昌。因為宜昌當時作為長沙的屏障,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宜昌丢失,江西危矣,湖南也将不保,故而,宜昌也成為了中日争奪的焦點。
第六戰區的94軍奉命進攻宜昌,94軍在抗戰時期已經與日軍打了多次交道,對日軍的作戰情況非常的清楚。宜昌戰役爆發後,第九十四軍就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交鋒,雙方在饅頭山上展開了白刃戰,但由于日軍依靠地形和裝備上的優勢,緻使我軍傷亡慘重。
在長達11天的拉鋸戰中,敵我雙方都精疲力竭,不久,國民政府為了儲存實力,隻好指令九十四軍撤出防線。不過,也就是在這次戰争中,卻發生了一件令人震撼的事件。
饅頭山戰役後的不久,日軍開始打掃戰場,他們在饅頭山陣地外圍發現了一位奄奄一息的川軍勇士,這位勇士的戰友已經全部犧牲,而自己也身中數彈。
日軍少尉奈良茂藏用漢語詢問這位川軍勇士,為什麼選擇上戰場拿槍對抗皇軍部隊。這位少年面對危險震驚自若,他并沒有表現出一絲的害怕,直接平靜的回答:“為了保家衛國”。簡單的六個字,是當時千千萬中國人集體的心聲。
奈良茂藏對這位中國士兵非常的敬仰,不久,其它日本士兵也簇了過來,他們并沒有向這位川軍士兵開槍,而是靜靜地注視着這位士兵。
奈良茂藏這時又繼續詢問這位士兵,那位川軍士兵依次說出了自己年齡和身份。原來,這是一位十七歲的少年,還未成年就自願參軍,這就不得不讓在場的日本士兵為之動容了。
這麼小的年紀就端槍上戰場,在日軍士兵看來,這的确很讓人不可思議。奈良茂藏在詢問後不久就發現了那位川軍士兵穿着一雙草鞋,經過這場戰鬥,那雙草鞋也早已破爛不堪,不過,令奈良茂藏欣喜的是,他又從那位士兵的懷中發現了一雙新鞋,這就引起了他的好奇。
這位日本少尉鎮靜的問着川軍士兵,為何不穿新鞋打仗,而非要穿着已經磨壞的舊鞋。隻見這位士兵用着最後的力氣說道,這雙舊鞋是用來在抗戰勝利後穿的。
短短一句,引起在場所有日本士兵巨大震動。抗戰還處于膠着狀态,孰勝孰敗還未可知,而這位川軍士兵竟然如此樂觀,這就讓奈良茂藏等日軍士兵大為感動了。
試想,這樣樂觀英勇的士兵,哪一位指揮官不為之動容,奈良茂藏最後也流下眼淚,随後,他就指令日軍士兵厚葬了這位川軍勇士和他的戰友。
【參考資料:《抗日戰争中的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