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晴
2020年1月23号上午10點武漢封城,而近兩年後的今天,即2021年12月23日淩晨0時西安封城。不過,西安和武漢封城是有本質差別,武漢那次一切都是未知,充滿了不确定性,而且随之湖北其他城市也封城,我們一家人都親曆了這次封城,整整兩個多月,我們湖北人都呆在家中,足不出戶。那些日子每一分每一秒我都記憶猶新,将近兩年了,都還曆曆如在眼前。
而西安這次的封閉,僅僅是讓人員流動盡快停下來,盡快完成幾輪核酸檢測,盡快把潛伏的陽性找出來,盡快斬斷傳播鍊。目标是明确的,措施是清晰的,人們沒有了武漢當初封城的恐慌,沒有焦慮,各自在家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同時好好配合政府,做好核酸檢測,大家都相信勝利很快就會到來!
雖然疫情一輪又一輪地爆發,雖然病毒不停地變異,雖然打了疫苗也不能完全阻隔病毒的侵襲,雖然疫苗對于變異病毒的屏障作用極其有限,但是,我們中國人對于動态清零卻信心百倍,對于局部地區零星爆發的疫情沒有絲毫恐慌,相信會和前面爆發的疫情一樣,我們都能從容應對,最終撲滅這些星星之火,要不了多久就能讓人們行動自由。

這疫情從最開始爆發到現在就快兩年了,随着奧密克戎變種正“瘋狂席卷”歐洲各國和美國,奧密克戎比德爾塔再次感染的風險高出了5倍以上,且沒有迹象表明感染症狀更溫和。看來我們人類與新冠病毒的鬥争不會是短時間的殲滅戰,而是一場持久戰,最終人類可能與之共存。而且這場疫情很有可能改變世界曆史的程序,要知道世界曆史上幾次的大的瘟疫爆發流行最終都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程序。
比如說黑死病,即鼠疫,中世紀在歐洲大範圍地傳播,導緻了歐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這場黑死病無疑是人類曆史上的一次巨大的災難。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是人類革新最直接的推動力。
疫情的擴散首先推動了醫學的發展,進而帶動了科學技術的革新。然而,這場黑死病最重要的影響,則是打破了中世紀教會在精神領域的壟斷地位。而這正是文藝複興運動興起的思想基礎。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是這場黑死病的親曆者,他以此為背景,寫出了文藝複興文學的旗幟性作品,世界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十日談》。
在薄伽丘筆下,“佛羅倫薩突然一下子成了人間地獄: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裡的人孤獨地死去,在屍臭被人聞到前,無人知曉;每天、每小時大批屍體被運到城外;奶牛在城裡的大街上亂逛,卻看不到人的蹤影……”
正是在死亡的恐怖籠罩之下,孕育了人對于世俗生活的熱愛、對個人幸福的贊美與追求、對不合理的教會倫理的反抗。《十日談》成為文藝複興運動的一部宣言書,整個歐洲的文化發展在這場黑死病的催化之下,開啟了現代性的新篇章。可以這麼說黑死病改變了人類曆史的程序。而西班牙大流感也同樣如此。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是歐洲史上也是人類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争之一。在這次大戰中1600萬士兵死亡。大家都知道戰争的殘酷,但沒人知道這場大戰群帶來的傷害,在一款病毒前卻顯得微不足道。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這一病毒有莫大的關系。
在“西班牙流感”爆發流行的這兩年的時間裡,這個病毒跟随英美軍隊的腳步,遍布全世界,導緻了全球5億人感染,4000萬-1億人喪生。這是一場全人類的災難,任何人無法躲避。又有誰能想到,就這麼一個小小的病毒,它帶來的傷害遠比一場世界大戰來的恐怖,甚至還直接導緻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前結束,直接改變了曆史的程序。
就像造成1918大流感的病毒一樣,新冠病毒可能永遠不會從我們中間完全消失。相反,科學家們希望它成為一種溫和的病毒,因為人類的免疫系統通過接種疫苗和反複感染而增強對這種病毒的免疫力,但這需要時間。
但在疫情期間,我們都需要對這個病毒給世界、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的影響有清醒的認識。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個世界,每一個生命,都是息息相關的。疫情的影響将是長遠的。特别是對經濟的影響,我們的心理要有準備,因為這關系着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隻有做最壞的打算,才能降低心理預期,在寒冬來臨的時候能夠坦然面對。
想當初,我們湖北封城的時候,酒店,餐飲,電影院等實體店不能去,受到極大影響,小區被管控,沒有消費人群,可是租金還是要交。特别對于工廠來講,根本無法按時複工,沒有員工,訂單也無法按時完成,還要面對着原材料的漲價等一系列問題。還有失業問題,現在的生活壓力大,不能出去工作,面臨着房貸,車貸。每一個普通人受疫情的影響都是無法估量的。
看到這麼多問題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次疫情一定會影響世界的程序。雖然中國處于艱難之際,但國外許多國家的日子更不好過,因為他們的疫情控制沒有中國做得好,中國的動态清零措施引起了世界廣泛好評,這是以最小代價迎來了經濟、社會發展。面對這個百年之大變局,中國很有可能逐漸實作偉大複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