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米OV造芯虛與實

米OV造芯虛與實

撰文 | 文烨豪

編輯 | 吳先之

2021年了,手機廠商又開始造晶片了:

小米釋出ISP晶片澎湃C1,vivo釋出ISP晶片vivo V1,OPPO釋出NPU晶片MariSilicon X ,而三款晶片的宣發話語,均指向自研。

自研晶片,已然成為了國産手機又一戰場。

但站在2021年這個時間節點,國産晶片似乎并不再是什麼新鮮事,故事也已司空見慣。此番背景下,各路手機廠商下場造芯,肚子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小米OV再戰影像

翻看今年小米OV三家拿出的自研晶片,均與影像有着分不開的關系。

其中,小米澎湃C1、vivo V1本就屬ISP圖像信号處理晶片,而OPPO MariSilicon X雖标榜NPU,但據其晶片産品進階總監姜波所言,MariSilicon X主要是與SoC主平台協同的影像專用NPU。

米OV造芯虛與實

可見,三方造芯,其核心均離不開現階段打得火熱的影像戰場。

衆所周知,影像向來是消費者選擇手機無法忽視的點,為此,各大手機廠商圍繞影像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軍備競賽。從單純增加像素,再到攝像頭數目增加、聯名影像大廠、雙目變焦、伸縮鏡頭等,規格戰似乎從未停止。

可是,手機終究不是相機,留給影像硬體的空間有限,規格再強也很難具備相機的畫幅與鏡頭素質,而無論各廠商如何内卷下去,手機影像始終會受實體邊界的制約。

IDC中國研究經理王希就曾表示,由于硬體制約的存在,各手機廠商的影像算法重要性與日俱增。在此背景下,計算影像成為了各廠商角力的焦點。

簡單來說,計算影像即通過手機算法後處理拍攝影像,以此擡高觀感。而無論是小米、vivo獨立于SoC的ISP,還是OPPO強圖像屬性的NPU,發力的核心均在于此。

但通常,ISP、NPU都內建在SoC上,而非獨立存在,是以各手機廠商很難基于自身需求予以調教,在計算影像領域自然無法拉開差距。

但随着手機市場同質化程度提升、硬體觸達瓶頸,各廠商沖擊高端市場,自然無法滿足于內建SoC所能提供的圖像處理能力,自研成為了提升影像品質,走自家特色最為可能的出路。

以MariSilicon X為例,原始資料從CMOS傳入MariSilicon X處理,待處理結束後再交由SoC,MariSilicon X作為中轉站,能基于OPPO自身需求處理影像資料、影像品質,而非陷入僅依靠SoC的同質化旋窩。

是以,小米 OV造芯選擇影像先行,并非僞需求,而是業務使然。畢竟對部分使用者而言,PPT裡自家樣品比競品觀感好過一頭所帶來的說服力,遠比單純的硬體規格差異來的明顯。

而随着小米、vivo、OPPO接連入局,三方在計算影像領域必當短兵相接,而另一面,營銷暗戰也随之打響。

“自研”背後的虛與實

無論小米,還是OV,均在自家晶片亮相前後大秀肌肉。這本身并無不妥,隻是,手機影像作為系統化工程,涉及CMOS、鏡片、鏡頭模組等多個方面,自研造芯不具備一擊必殺的能力。

是以,即使是走在一條看似正确的路上,但如此大費周章全力展示自研晶片,始終讓人很難忽視其中的營銷意味。

米OV造芯虛與實

為什麼說小米OV自研晶片的暗面是營銷戰?

首先,是其自研晶片的難度尚淺。據一位業内人士表示,ISP晶片與SoC晶片制造難度并不在同等量級。

以華為為例,其早在2004年便已投身于手機晶片研發,但距離最後熬出頭間隔十餘年,其中k3v2、麒麟910接連受挫時,沒人覺得造芯是好生意,華為也是以而屢遭調侃。

雖然之後華為憑借麒麟980的強勢,摘掉了“爵士不玩遊戲”的帽子,但對研發基因相對較弱的小米OV而言,當下已不再是2004年華為下海的時代了,涉足SoC步履艱難。

另一方面,SoC晶片涉及多個細分領域,核心技術壁壘衆多,且極度依賴上下遊産業鍊配合,小米OV作為新玩家,并不具備一步到位的能力。

而與SoC相比,設計ISP、NPU則相對容易很多。一位晶片行業從業者表示:“現在很多所謂的晶片設計公司都是走買IP的路子,基于外部IP開發設計,再交由合作廠商制造封測,有的甚至挖個團隊就能做。”

基于此,就目前而言,小米OV的自研晶片路途,似乎遠沒有想象中那麼艱難。

除此之外,懷揣着自研晶片的玩家們,能否真正擔得起自研二字呢?

以小米澎湃C1為例,有知乎網友深挖了其核心代碼,發現同某企業晶片代碼相似。

時間回到2017年2月,正逢小米松果澎湃S1對外釋出。雖小米将其标榜為自研SoC,但陸續有網友扒出澎湃S1與聯芯LTE Cat6 SDR SoC晶片相似度接近96%,很有可能為貼牌聯芯而來,所謂的自研似乎僅是宣發的話語。

相對于小米的“澎湃”,OV自研晶片宣發則稍顯低調,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曾公開表示,vivo目前晶片戰略主要聚焦在算法到IP的轉化,晶片設計和流片則交給合作夥伴來做。

而根據《問芯Voice》報道,vivo V1合作對象或許并非三星電子,而是中國台灣面闆驅動IC廠商聯詠。

是以,小米、vivo所謂的自研,似乎都還未成熟到包攬晶片設計環節,況且這還僅是研發難度相對較低的ISP晶片。雖不至于稱其為僞自研,但也絕非從0到1那般裡程碑式的飛躍。

相比之下,OPPO所拿出的NPU晶片,據稱其影像計算單元與AI計算單元兩個IP核均為自研,PPT規格參數也較為較為亮眼,似乎靠譜了許多。

但盡管如此,這顆用于高端機型,獨立于SoC的圖像專用NPU,同高通骁龍 8 Gen 1、聯發科天玑9000所內建的ISP相比,除經自家調教之外,并不具備明顯優勢。

此外,還有數字晶片設計工程師指出,這顆用于端的NPU并不存在特别大的技術障礙,且僅适配特定的CMOS和傳感器,通用性較差。

就現階段而言,三方造芯或許仍處于試水階段,其營銷噱頭或許遠強于現實意義。但無論怎麼說,各家投入的真金白銀是實打實的,自研造芯也确有其價值。是以,秀肌肉并無不妥,畢竟誰也不想再帶着組裝廠的帽子,更無意成為曾經的漢芯一号或如今的聯想。

摘帽,感動了誰?

現階段來看,小米OV所掀起的營銷暗戰,似乎收效甚微。

為此,光子星球翻看了各平台使用者對于手機廠商自研晶片的評價。除卻明顯的氣氛組,回報主要集中在兩派,一派是鼓勵,一派是挖苦。其中挖苦派的中心論點,大多集中于“為何不造SoC"上面。

可見,大打自研牌的玩家們,拿不出具有說服力的SoC,就很難完全觸達使用者内心。畢竟審美疲勞的年代,大家最不缺的就是煽情與感動。

感動不了使用者,那小米OV感動了誰?我們先不回答這個問題,而是來看看下場造芯的各路人馬怎麼走。

網際網路大廠作為另一批造芯人,縱使其業務支系繁盛,但也無法逾越技術壁壘打入C端市場,所造晶片也以2B方向的專用晶片為主。

而造SoC,對技術壁壘與産業鍊建設的要求不亞于CPU、GPU等通用晶片,其艱難前文已述。

“造芯不是砸錢就行,就算短期能融錢,但最終立業的路徑仍不清晰,彌補技術代差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硬上車要麼靠資本輸血,要麼靠岸toG領域,或者出海到非洲試煉“一位硬科技創業者向光子星球說。

可見,自研SoC溝壑仍在,小米 OV三家,似乎誰也沒有下場的理由。

小米“自研”SoC晶片S1僅在小米5C上應用,而預期中的S2遲遲未見,究其所因,高成本、高研發,但回報甚微。

而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營運官胡柏山也在其自研晶片戰略釋出時表示:“SoC投入很大也較難帶來差異化的優勢,并且行業中已經有高通、三星等公司在做,vivo暫時不會介入。”

至此,僅有提出“馬裡亞納計劃”的OPPO還在苦苦支撐着大衆的國産SoC願景,除從聯發科、海思、展訊挖人外,至今仍在招募熟悉SoC的工程師,通用芯路仍未止息。

但從效益來看,且不談尚處空中樓閣的SoC,單說今年各家着力的自研影像晶片,想要回收研發成本都略顯艱難,畢竟搭載自研晶片的高端機型,向來不是小米OV出貨的主力,也無法證明消費者購買相關産品,是在為各家的自研晶片而買單。

是以,試圖靠自研晶片摘掉組裝廠的帽子的小米OV,說服不了誰,也感動不了誰。

話雖如此,但隻要是用于走向自研晶片路途,就始終值得尊重。盡管在目前大環境下,做不到自研自産的玩家們,誰也不願成為被矚目的焦點。

這讓我不禁想起一位不惜勞累而緻力于公益事業的朋友的話:“有人告訴你什麼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有人告訴你什麼是家國天下。是以我覺得,即便困難,還是應該去做。”

是的,這世上,有些事或許誰也感動不了,但必須有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