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乎,還有多少愛,可以知乎者也?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産業觀察者)

作為國内最大的知識問答社群,因多次出現法律法規禁止釋出或者傳輸的資訊等問題,知乎網被約談了。

知乎,還有多少愛,可以知乎者也?

知乎成了繼豆瓣、新浪微網誌之後,2021年最後一個月裡第3家被北京市網信辦通報約談的企業。

12月20日下午,“網信北京”微信公衆号釋出消息稱,針對知乎網(以下統稱為“知乎”)多次出現法律法規禁止釋出或者傳輸的資訊等問題,責令其立即整改,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

與豆瓣、新浪微網誌不同的是,北京市網信辦并未對知乎開出具體罰單,而是對其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立案。知乎負責人表示,在整改期間自行暫停相關功能。

但同時值得憂慮的是知乎的盈收前景。

知乎,還有多少愛,可以知乎者也?

2021年三季度,知乎平均月活躍使用者1.012億,同比增長40.1%;平均月付費會員數550萬,同比增長109.9%。

但知乎依然沒有盈利。2021年三季度,知乎總營收8.24億元,同比增長115.1%;調整後淨虧損1.12億元,較去年同期擴大41.4%。

知乎是一家以文字起家的問答式社群,成立10周年後,于今年美東時間3月26日在紐交所挂牌上市,但上市後便遭遇破發。

知乎被約談發酵的同時,另一則有關知乎的内容在微信成為爆款。

文章的題目叫作“我是愛知乎的,但我們不能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作者是一位在知乎3132天的資深使用者。

文中有一段這樣寫道,“‘進站必看’是知乎官方篩選的優秀回答。但排序前十回答的答主裡,有一半已經不能算作知乎的活躍創作者了”。

作者總結:“知乎的老使用者,願意用‘氛圍’變了來形容知乎。他們絕大多數認為,正因為知乎的氛圍越來越差,導緻知乎的創作者越來越少。”

知乎,還有多少愛,可以知乎者也?

知乎怎麼了?

還能好好的之乎者也嗎?

對此,《時代周報》記者王蕭然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知乎之是以與豆瓣、微網誌的狀況有所差異,就在于它底色還在、次元壁未破,沒有沾染太多社會習氣。

這是一把雙刃劍,讓其穩,卻讓大衆依然沒辦法親吻。

知乎盡管進行了某種意義的大衆化,但事實上是在内容傳播閱聽人上,從過去的泛專業性延伸到泛大衆化。

知乎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源的大衆化,其實就是帶貨推廣輔以優質内容輸出。

知乎,還有多少愛,可以知乎者也?

财報資料也表明,這一商業推廣模式比較适合知乎社群生态。三季度,商業内容解決方案業務收入為2.784億元,同比增長511.9%,這也成為了知乎營收增長重要的增長引擎。

穩而不亂,成了知乎小心翼翼拓展的邊界邏輯。

其内容生産生态中,依然維持着泛專業水準的内容創作者進行知識輸出的節奏,無論是内容推薦力度、互動強度以及核心使用者的轉贊評上,均維持着自己的基本底色。

知乎,還有多少愛,可以知乎者也?

目前而言,知乎的底色未變,核心使用者黏性依然極高,核心創作者的熱情和帶有鮮明知乎特色的話語結構也保持着自己的“次元壁”。

其大衆化、流量化上和二次元領域的B站有相似的有序張弛狀态,隻是在盈利模式上,較之B站可以遊戲化的快速轉換來說,還沒找到更有效的轉換場景。

不過,知乎表現的節制和慢,也能夠保證其不至于在衆神喧嘩中迷失。

知乎,還有多少愛,可以知乎者也?

這一點,值得點贊。

是以,其商業化拓展的慢,是一種穩定增長,也應該在内容上確定穩定勻速,以確定内容的“過關”與品質可靠。

這一點,知乎一直慢且不算太焦慮,未來也會如此,但這也讓知乎的内容固化、創作者固化,慢慢僵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