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經濟智庫大會 | 麥肯錫華強森:數字全球化新時代下的中國

新經濟智庫大會 | 麥肯錫華強森:數字全球化新時代下的中國

未來10-30年的經濟發展将被數字化推動,對于發達經濟體、發展中經濟體均是如此。數字化将大大提升生産力的潛力和經濟的潛力。

我們發現,全球跨境資料流動爆炸式增長。與十年前相比,跨境資料流動增長了45倍。中國經濟發生了深刻變革,已經是數字經濟中心了。不管是購物、支付還是投資,都在被網際網路、數字經濟改變。這對所有消費者、投資者、參與到數字經濟裡面的人都是好事。

新經濟智庫大會 | 麥肯錫華強森:數字全球化新時代下的中國

數字經濟是由什麼推動的呢?首先,中國市場基數非常大,幾億年輕人願意接受新事物;第二,中國孕育出非常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如BAT等,充分資本化,想要投資于數字生态;第三,政府支援數字革命,給予創新者非常多的空間。這三點是中國獨特的優勢,既有市場,又有公司,又有政府,所有人都願意發展數字經濟,深度融合。這些優勢未來三十年也會繼續。

中國勞動人口不會快速增加,通過提高勞動力強度、密集度不能夠提高生産能力了。但是,提高行業的數字化程度,增加大資料的使用,使用電商進行交易,讓每個人都變得有生産力,整個社會都會變得更加有生産力,更加高效。

我想強調三種數字能力:去中介化、分散化、非物質化。第一,去中介化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利用數字化減少中間管道,商家直接連接配接消費者,然後重新定義商業模式;第二,分散化其實就是共享經濟。以前我們喜歡建造大型的設施,如大醫院、大工廠等,但是規模太大使用率不高,比如汽車、道路的使用率不高。分散化的意思是打破大型的實體,重新整合的服務模式。我們去投資,不光是要投資資産本身,我們要把資産看成是新的服務模式;第三,非物質化就是數字化。比如說電子書、流媒體音樂。直接、共享、虛拟三個特性,就是減少中間成本、更好地連接配接需求和供給,所有人都上網,都在虛拟世界。

新經濟智庫大會 | 麥肯錫華強森:數字全球化新時代下的中國

物聯網可以解決很多之前解決不了的問題。中國變得越來越富裕,但同時也意味着中國人将會變得越來越肥胖,會有各種各樣的慢性疾病發生。很多中國人還意識不到,因為慢性疾病剛開始的症狀不是特别明顯。

但是我們怎麼能夠讓大家發現呢?晶體鏡片,看上去是一個隐形眼鏡,但是它可以檢查葡萄糖。如果你有糖尿病,沒有按時吃藥,眼鏡就會告訴你糖耐量增高,而不需要去醫院,也就是有個性化的醫療系統了。這對于能買得起這種眼鏡的人來說當然是好消息了。是以我們要問這樣的赢家是誰、輸家是誰?這是決策者所擔心的。如果機器都變得跟人一樣聰明了,我們怎麼生存呢?到底誰受益?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亨利·福特在他的工廠漫步,跟所有的勞工講我們要造車。但是勞工也非常着急,有這麼多車、有這麼多機器,都沒有工廠,沒有勞工了,大家收入降低了誰來買你的車呢?這實際上是悖論。

但我們應不應該焦慮?也許整個事情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好,怎麼辦?我們就做了這樣一件事情,把每一項工作都解構了,解構成最後幾百項的工作能力,基本上每一項工作都可以被分解成十八種技術能力。比如說與人交往、感官能力、語言了解等等,我們測量每個人在十八項裡面的表現,然後看看機器自動化、數字化在這十八項能力當中的表現。

現在全球有30%的工作能力會被機器所替代。如果我是一個商人,我到底要不要把秘書替換成掃描器,或者我的下一輛車要不要自動駕駛,要不要把清潔工換成掃地機器人等,這些決定要考慮成本在内的衆多因素。

新經濟智庫大會 | 麥肯錫華強森:數字全球化新時代下的中國

在中國,2030年前将有17-20%的工作職能被自動化替代,每年會有2%數量的工作會被替代,是以市場會把我們帶到哪裡去呢?

需求方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又研究了需求方推動就業的七大因素到底是什麼?比如說消費、老齡化,在技術上這些都可以推動就業增長。

特朗普被選為總統是有原因的,因為美國現在的經濟情況真的比較困難,中國相對來講還是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美國因為自動化失去的工作更多,中國的自動化和數字化還沒有發展到那個程度。在需求方,美國的需求不像中國那麼強勁。中國中産階級崛起,産生了很多的需求。另外,中國現在也不是很年輕的國家了,勞動力本身增長也不是很高了。但是,中國現在自動化、數字化水準還低于美國,還有機會追趕,有機會來解決中間的問題。

最後,我想說我們必須要有信心。技術将改變工作,改變就業;新的工作将運用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包括合作、管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那麼,不需要的是什麼呢?有一些體力勞動,比如說司機、建築勞工等,不太需要專業知識,這些也是最可能被機器或者自動化替代的。需要深度思考專業,比如記者也許不會那麼快被替代。有創造力,有邏輯推理力的人,更有能力、更有決策力、更有了解力的人将不會被替代。

未來中國要怎麼做?第一,勞動力再教育訓練,應對勞動市場的變化;第二,發展數字經濟,擴大個體參與。第三,中國的基礎設施非常好,要繼續投資,同時繼續刺激全球的需求。第四,全球治理優化。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當中嚴格遵守全球治理,做的非常好,但中國還可以再做更多的事情。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2-2

本文作者:Arc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