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全媒+丨60年發行量超1170萬冊,小說《紅岩》為什麼這樣紅?

新華社重慶12月23日電(記者周文沖)1961年12月,羅廣斌、楊益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岩》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今年正值出版60周年。60年來,《紅岩》印刷177次,發行量超過1170萬冊,成為長盛不衰的紅色經典。書中塑造的江姐、許雲峰、小蘿蔔頭、雙槍老太婆等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紅岩》為什麼這樣紅?近日,紀念小說《紅岩》出版60周年座談會在重慶紅岩幹部學院舉行。座談會上,《紅岩》創作者家屬代表、文藝界代表、讀者代表等暢談《紅岩》誕生前後的故事,探求《紅岩》的“長紅”基因。

《紅岩》創作者之一羅廣斌的兒子羅加回憶,父親曾說《紅岩》是烈士們用鮮血寫成的。羅廣斌曾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白公館集中營,在敵人大屠殺時越獄脫險。當年小說定稿時,38歲的羅廣斌在手稿上寫下了最後一個字,他放下鋼筆,合上稿件,深有感觸地對創作夥伴楊益言說:“老楊,這本書的真正作者其實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12年前犧牲在渣滓洞、白公館的江竹筠、許曉軒、陳然、劉國鋕等烈士……是他們用生命和鮮血寫成了這本書。”

新華全媒+丨60年發行量超1170萬冊,小說《紅岩》為什麼這樣紅?

紅岩革命紀念館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号角。小說《紅岩》把文藝寫進民族複興的曆史裡、寫在人民奮鬥的征程中。

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初期那段風雨如磐的歲月中,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革命先輩們表現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堅定的理想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影響着許許多多的後來者。

新華全媒+丨60年發行量超1170萬冊,小說《紅岩》為什麼這樣紅?

渣滓洞監獄舊址

文學藝術以形象取勝,經典文藝形象會成為一個時代文藝的重要辨別。

重慶紅岩革命曆史博物館黨委書記朱軍說,《紅岩》塑造了一系列崇高的英雄形象,他們追求的不是錦衣玉食、兒女情長,而是如馬克思所說,要讓自己的幸福“屬于千百萬人”。

60年來,《紅岩》一直沿用“紅岩青松”的經典封面,象征着共産黨人的高尚情操與崇高氣節。建黨百年之際,紅岩精神被納入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在新時代繼續熠熠閃光。

新華全媒+丨60年發行量超1170萬冊,小說《紅岩》為什麼這樣紅?

小說《紅岩》封面

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閻浩崗說,60年來,小說《紅岩》對于傳播紅岩精神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人們了解和傳承紅岩精神,離不開這本小說。

閻浩崗表示,小說《紅岩》寫的是革命烈士,是監獄鬥争、監獄生活。革命志士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不同尋常的傳奇。創作者們把這些事件用藝術化的方式表現出來,做到了紀實和傳奇的結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正因如此,《紅岩》創造了新中國長篇小說的發行紀錄。

小說《紅岩》出版60年來,書中的故事被不斷地改編成各類文藝作品,不僅讓《紅岩》熱度持續高漲,也讓“紅岩”這個符号成為一代代中國人萦繞于心的集體記憶,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重慶平劇院黨總支書記程聯群說, 我們在學英雄、演英雄的同時也在受教育,“這個小說為什麼火,就是因為故事本身真實感人。”

紅色種子已經撒進當代青少年心中。北京等地近年還将其定為中考、聯考必讀書。“《紅岩》的故事放到時代的洪流中來看,依然閃爍着不朽的光輝。”中國青年出版總社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皮鈞說,《紅岩》具有跨越時空的力量,将在未來繼續激勵無數青年的愛國情懷。(參與采寫:餘相瑾)

圖檔來源:重慶紅岩革命曆史博物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