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博推出“江天萬裡長江文化展” 《長江萬裡圖》等多件文物首次對公衆展出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江天萬裡——長江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對外開展。該展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是國家博物館推出的又一大型曆史文化展。

國博推出“江天萬裡長江文化展” 《長江萬裡圖》等多件文物首次對公衆展出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下同)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華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千萬年來,自然消融的萬年冰雪由青藏高原格拉丹東雪山奔騰而下,經巴蜀,過荊楚,行贛皖,穿吳越,茫茫九脈,浩蕩東流,千回百轉之間形成了這條世界第三大河。萬裡長江橫貫東西,支流輻辏,兩岸沿線港埠星羅,物暢其流。滔滔江水以其不舍晝夜的豐厚滋養和兼收并蓄的廣闊胸懷成就了中華文明的赓續與發展,也連接配接着中國與世界,中華民族由此奔向海洋。

國博推出“江天萬裡長江文化展” 《長江萬裡圖》等多件文物首次對公衆展出

圖說:長江萬裡圖

今天的長江經濟帶涉及中國11個省市,GDP總量占全國45%,人口占比接近40%,是中國最重要的工業走廊之一。2020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正式出台。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曆史關頭,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推出“江天萬裡——長江文化展”,以國家博物館藏品為基礎,彙集300餘套各類材質的長江文化代表性物證,以“橫穿萬古歲月流”“文明傳承綿延長”“千年文脈潤古今”“黃金水道通九州”“大江安瀾豐碑立”五個單元全面展示長江的曆史之久、人文之盛、生态之美、工程之巨,赓續中華民族曆史文脈,堅定全民族文化自信。

國博推出“江天萬裡長江文化展” 《長江萬裡圖》等多件文物首次對公衆展出

圖說:陶搖錢樹座(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本次展覽分為“橫穿萬古歲月流”“文明傳承綿延長”“千年文脈潤古今”“黃金水道通九州”“大江安瀾豐碑立”五大部分,展出約300餘件/套展品,全面展示長江的曆史之久、人文之盛、生态之美、工程之巨。

第一部分為“橫穿萬古歲月流”。包括“長江之源”和“長江萬裡”兩個單元,主要講述幾千年來人們對長江源的認識和探索,以及用《長江圖》《長江萬裡圖》《長江圖冊》等古代繪畫作品展現長江萬裡東流的氣勢。

第二部分為“文明傳承綿延長”。分為“文明起源”“燦若群星”“兼收并蓄”“偏安江南”“重心南移”“譽滿天下”和“近代先聲”,用文物說話,較為全面的展示了長江文明綿延發展的曆史脈絡。

第三部分為“千年文脈潤古今”。分為“人文淵薮”和“萬裡畫廊”兩個單元,講述了長江的風流人物、文化藝術、書院書樓、古鎮民居以及大自然賦予長江流域獨特的自然風景。

第四部分為“黃金水道通九州”。分為“千裡要道”“大江滄桑”“開創新局”三個單元。講述了長江對整個中國特别是南方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産生的深遠影響,舊中國的長江航業滄桑曆史,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長江航運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五部分為“大江安瀾豐碑立”。分為“心腹之患”“大江安瀾”“世紀工程”和“綠色發展”四個單元,講述了長江的水患及治理,三峽工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曆史起點上,長江大保護的成就與展望。

此次展覽是以國家博物館館藏為主的原創性展覽,時間跨度長,内容豐富,展品多樣,較為全面的反映了長江文化的内容。其中如《長江圖》《長江萬裡圖》《乾隆十六年南巡各地詳圖》《滇南鹽井圖》等多件文物為近年來首次對公衆展出。該展是繼甲骨文文化展、《紅樓夢》文化展、孔子文化展、大運河文化展之後,中國國家博物館提煉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辨別的又一重要嘗試。展覽内容跨越年代較長,以“河流”作為展覽的主題,通過不同期河流上主導環境的變化曲線,形成一個從“自然—科技”的有序環境變化。(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杜雨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