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曾寫信邀請曹丕一起攻打孫權,為什麼曹丕當時沒出兵?

劉備要是真的寫信給曹丕,那他就不是劉備,手下很多人也将離他而去。不過,曹丕倒是甯願錯失滅吳良機,也不願出兵。他倆自從稱帝後,該顧大局的忙着取小義,逼着獻帝禅位的卻突然滿嘴的仁義道德,他們這葫蘆裡究竟在賣什麼藥呢?

劉備不顧群臣反對,執意伐吳劉備稱帝後,想到關羽的死就非常痛心,便集合4萬大軍為他報仇雪恨。但是,蜀漢大臣卻反對聲四起,尤其是親信趙雲表示強烈反對,他認為劉備出兵東吳并非上策。

劉備曾寫信邀請曹丕一起攻打孫權,為什麼曹丕當時沒出兵?

其一、蜀中臣子認為漢獻帝被曹丕給殺害了,為了保住漢室血統,才一起勸劉備登基以繼承大統。如今劉備稱帝了,卻一心隻想着為關羽報仇,将漢獻帝之國仇抛諸腦後,這顯然不會得到大臣們的支援。其二、劉備如果能效仿漢高祖劉邦,高舉為漢獻帝報仇之旗幟,便會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援,是以,當務之急是要出漢中,占領關中,占據黃河、渭水的上遊,順流而下,與關東義士共同讨伐謀逆的國賊曹丕。其三、與東吳開戰,未必能赢,還徹底将孫權推向了曹魏,無論将來吳、蜀哪一國敗了,曹魏都是漁翁得利。倒是,再想要讨伐它談何容易?

劉備曾寫信邀請曹丕一起攻打孫權,為什麼曹丕當時沒出兵?

然而,劉備卻吃了秤砣鐵了心,堅決不同意。

曹丕這邊為啥沒出兵伐吳呢?話說,那孫權自從殺害了關羽,奪了荊州後,倒也識趣,馬上就派人與劉備議和。諸葛瑾作為東吳的代表,各種勸說劉備,套路大抵與趙雲想法差不多,也就是放下小仇,兩國先聯合攻打曹魏再說。然而,劉備還是不予采納。

孫權一看劉備那邊是鐵定要打了,隻能派使者向曹丕稱臣。曹丕很高興,接受了孫權的請求,并打算冊封他為吳王。

劉備曾寫信邀請曹丕一起攻打孫權,為什麼曹丕當時沒出兵?

這時,曹丕的一位謀士劉晔,就提出曹魏不應做壁上觀,而是該趁火打劫東吳。他認為,曹魏雖然實力強于東吳和蜀漢,然而這兩國結盟,并依托長江和秦嶺等天塹,使得曹魏難以南進一尺。如今那兩家窩裡反了,必定無暇顧及或放松長江流域的防守,如果我大軍壓境,那麼東吳将束手無策,隻能坐以待斃。等到東吳滅了,蜀國勢單力薄,早晚是曹魏的盤中餐。

曹丕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去吞并有心歸降的東吳,隻會寒了天下人的心,是以,不如配合東吳去斷了蜀漢的退路。

劉備曾寫信邀請曹丕一起攻打孫權,為什麼曹丕當時沒出兵?

劉晔卻認為不可,如果攻擊蜀國,那麼劉備必定退軍,這樣兩國就會因戰事平息而得以保全,但如果我們發兵進攻東吳,劉備肯定會立刻進軍東吳,一是為關羽報仇,二是為争奪東吳地盤。

曹丕最終沒有接受劉晔的建議,而是選擇了暫時按兵不動。等到孫權夷陵大敗劉備後,曹丕才因為孫權沒有将孫登送到魏國當人質而決定興兵伐吳。然而,機會稍縱即逝,曹丕雖有雄兵十萬,卻不敵鬥志正昂揚的東吳大軍。曹仁大敗而歸,大将張遼病死在戰場,加上朱然死守江陵,久戰不下。這時,孫權又向曹丕請和,曹丕便順驢下坡,與孫權握手言和了。

劉備曾寫信邀請曹丕一起攻打孫權,為什麼曹丕當時沒出兵?

結語:向來以光複大漢為己任的劉備,卻不顧大局,也不管群臣反對,執意伐吳,結果打光了蜀漢的最後一點家底。

逼着漢獻帝禅位的曹丕,卻一時興起,想要以德服人,不采納謀士劉晔之計聯蜀伐吳,而執意聯吳伐蜀,結果是錯失滅吳良機。

孫權則左右逢源,曲意迎合,加上東吳史上最強悍兵團,實力碾壓身經百戰的劉備和曹家軍,反而是一勝一平,進而笑到了最後。幾年後,孫權便再也不甘屈居人下,繼曹魏和蜀漢,建立吳國,登基稱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