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有中心開花戰術成功的戰役麼?

“中心開花”一詞,是被蔣校長捧紅的。不過,作為一種戰術,他曾被廣泛應用,其中不乏勝利的戰例。

何為“中心開花”?“中心開花”一詞,是被蔣校長捧紅的。

孟良崮戰役中,當得知74師被圍後,蔣校長做出訓示:我又驚又喜,驚的是張靈甫有危險,喜的是我們獲得了殲滅陳粟的大好機會。74師裝備精良,又處于有利地形;附近又又湯恩伯、王敬久、歐震三大兵團,正是殲敵良機!是以,張靈甫要堅守陣地,吸引共軍主力,再調10個師支援74師,“以圖裡應外合,中心開花,夾擊共軍,決戰一場,殲陳粟大部或一部之兵力,一舉改變華東戰局”···

曆史上,有中心開花戰術成功的戰役麼?

從蔣校長的前後文看,所謂“中心開花”,其實就是企圖以一部牽制住對方主力,各部合圍,一起殲滅對手。

至于某百科中所寫的“先打擊敵中心的要害或要害部位,再向四周發展”,我覺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攻敵要害”是所有進攻方應争取的原則,并非一種戰術。

那麼,曆史上有沒有“中心開花”取勝的戰役呢?

很多!

國軍成功戰例抗戰時期,國軍防禦戰術一直非常消極,是以每戰戰士雖不乏英勇頑強者,但戰果敗多勝少。

而國軍少有的一些亮點,多與“中心開花”有關。

1938年的台兒莊戰役的北線戰場,即是一例。

曆史上,有中心開花戰術成功的戰役麼?

當時,第2集團軍在台兒莊運動防禦,牽制日軍,第20軍團出敵後,夾擊日軍,裡外合應,殲敵大部。

而在幾次長沙會戰中,薛嶽天爐戰法的精髓“逐次阻擊,誘敵深入,前後夾擊或包圍攻擊”,其實正是一種“中心開花”思想。

我軍成功戰例“中心開花”并非國軍專利,我軍用起來也很溜。

1、戰役級别的“中心開花”。

衡寶戰役中,我135師求戰心切,遭到白崇禧圍攻。

曆史上,有中心開花戰術成功的戰役麼?

四野遂以135師堅決阻敵,以12兵團11個師合圍,一舉殲滅桂軍精華。

2、戰鬥級别的“中心開花”。

1938年10月,晉察冀謀部在保衛阜平的戰鬥中,在東西莊正面以1個營阻擊、牽制敵軍,主力南北夾擊,一舉殲滅敵軍。

外軍成功戰例其實,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難道不也是一種“中心開花”嗎?

當時,德軍猛攻斯大林格勒,與蘇62集團軍激戰。

蘇軍在堅守斯大林格勒的同時,秘密在城外南北集結了110萬大軍。

曆史上,有中心開花戰術成功的戰役麼?

最終,蘇軍以戰鬥力較弱的羅馬尼亞軍為突破口,擊破德軍外圍,合圍第6集團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偉大勝利。

成敗關鍵“中心開花”能否成功,主要取決于3點。

1、“中心”能扛得住。

“中心開花”,“中心”都扛不住,還開什麼花呢?

孟良崮之戰,蔣校長以為74師有地形之利,可謂是想當然了。

孟良崮地勢雖險,但地區狹窄,74師兵力、火力難以充分施展。而且,由于缺水,官兵不但飲水困難,連水冷式機槍也難以施展。

如此,74師官兵雖勇,又如何守得住呢?

相比之下,衡寶戰役中的135師雖處圍困,但回旋空間不小,戰鬥力基本不受影響,丁盛能通過阻擊、側擊、運動等各種方式與敵周旋。

至于斯大林格勒戰役,背靠頓河的崔可夫可以源源不斷的得到補給!

2、外圍協調給力。

即使“中心”打得好,外圍不給力,也是令人絕望的。

曆史上,有中心開花戰術成功的戰役麼?

比如:衡陽保衛戰,守衡陽的官兵堅守孤城47天,遠遠超出了既定任務。

可是,由于外圍遲遲打不開局面,衡陽保衛戰最終失利。

3、對手犯錯。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中心開花”戰術實施初期,敵軍通常擁有行動自由。

而對方中精明者,往往能提前感覺危險。(其實,昆陽之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等戰役中,對手已有精明者建議更改作戰部署)

此時,如果察覺形勢不利,果斷更改作戰部署,“中心開花”也是難以實作殲敵目的的。

這一點,也是國軍對我“中心開花”屢屢失敗的關鍵。

我軍機動靈活,通常在阻援不利時,即立刻撤出戰鬥,不給敵可趁之機。

總的來說,“中心開花”戰術是一種常見戰術,但對指揮官要求極高。指揮官既需要對雙方實力、特點、戰場環境有正确的認識,又需要有強大的協調、執行能力,否則,“中心”的那朵花,就要被人采走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