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幫劉邦打下天下後,立馬選擇背叛劉邦

劉邦身為大漢王朝的開國帝王,同時,也是我國古代出色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雖說,此人出身市井,行事作風頗有地痞流氓之風,但是,由于劉邦深谙江湖規矩,為人圓滑善于交流,是以,他在家鄉的人緣非常不錯。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绾列傳第三十三》,記載了韓王韓信(不是淮陰侯韓信)、盧绾、陳豨三個人,今天,我們來說說所盧绾。話說,盧绾與劉邦自幼相識,兩人自小便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好哥們。

此人幫劉邦打下天下後,立馬選擇背叛劉邦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人之間頗有淵源,劉家與盧家是世交,而且,盧绾與劉邦出生在同月同日,這樣的緣分實屬罕見。兩人有這樣難得的緣分,而且又脾氣相投。在劉邦舉事期間,盧绾與劉邦度過了無數艱難的歲月,陪伴劉邦從市井小民成長為一國之君。

盧绾既與劉邦有“同月同日生”的緣分,又有同寝同袍的童年經曆,還經受了艱苦創業的考驗。但是,令人難以了解的是,這樣一對異性兄弟,竟在晚年分道揚镳。兩人的情誼并未善始善終,盧绾最終離開了大漢王朝,投靠了劉邦的死敵匈奴。

此人幫劉邦打下天下後,立馬選擇背叛劉邦

那麼,為何盧绾會做出這樣的抉擇呢?

我們不妨從故事的開頭講起,秦朝末期,劉邦靠着托關系走後門成了家鄉的亭長,從職務上來與現在的片警差不多。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劉邦常年混迹市井,雖成了一方小吏但身上的痞氣難除,是以,闖出不少禍。

在劉邦身陷囹圄吃牢飯時,盧绾毫不避嫌,來到大牢中探視好友,并發動人脈為劉邦上下打點。作為劉邦的哥們,盧绾的确做到了義字當先。過了一段時間,不安分的劉邦加入到了農民起義的浪潮中,在家鄉拉起一支隊伍反抗秦朝的苛政。

身為劉邦最信任的好兄弟,盧绾自然而然地投入劉邦麾下。随着劉邦手下的兵力逐漸壯大,盧绾的地位随之攀升。在張良等人入夥之前,盧绾始終是劉邦之下的最高長官,是義軍中的“二把手”。在劉邦被封為漢王後,盧绾亦被提拔為将軍,并領受侍中一職。

此人幫劉邦打下天下後,立馬選擇背叛劉邦

劉邦與項羽翻臉後,盧绾被任命為太尉,能夠自由出入漢王的寝宮。不過,此時的劉邦手下已有韓信、張良等名将,軍事行動基本輪不到盧绾出馬,内政問題又有蕭何、曹參等能人解決,能力不足的盧绾亦無法插手。不過,盧绾非常有自知之明,他及時找準了自己的定位。

由于自己可以随意出入内廷,是以,盧绾主動承擔起管家的工作,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給予劉邦幫助。在盧绾的操持下,劉邦的飲食起居被照料的井井有條,漢王絲毫不需被這些生活問題困擾,有了更多的精力處理軍國大事。

雖說盧绾的功勞比不上韓信、蕭何等人,但是,論起在王廷中受到的禮遇和受信任的程度,沒有一個大臣能與盧绾相比。平定天下後,劉邦終于坐上了夢寐以求的龍椅。然而,等待着大漢王朝的内亂才剛剛開始。

此人幫劉邦打下天下後,立馬選擇背叛劉邦

漢五年七月,臧荼舉起反旗,劉邦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将其剿滅,同時,任命盧绾取代了前者的位置成為新任燕王。沒過多久,陳豨又密謀造反,劉邦與盧绾兩路包抄,将陳豨逼至絕境。走投無路的陳豨不得不派人前往匈奴求援,盧绾亦向匈奴派遣使者,想要勸說匈奴停止出兵。

盧绾的使者張勝來到匈奴後,見到了一位故人,也就是前任燕王臧荼的兒子。在兩人的交談中,臧荼之子托張勝向盧绾轉達唇亡齒寒的道理,稱:陳豨被劉邦除掉之後,燕國将會是下一個目标。盧绾聽了這番話後,對劉邦留了個心眼。

從這以後,盧绾便開始與匈奴進行聯絡,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

此人幫劉邦打下天下後,立馬選擇背叛劉邦

若幹年後,當陳豨被樊哙殺掉後,盧绾勾結匈奴一事被洩露。劉邦做夢都沒想到,最忠誠的盧绾竟會做出這樣的事。劉邦不願相信好友背叛了自己,先後多次派人請盧绾前往長安,可是,盧绾每次都告病在床,不肯見劉邦。

過了一段時間,守軍在漢匈邊境抓到了一批匈奴人的細作,從他們口中得知盧绾手下的張勝是匈奴的間諜,這一資訊使劉邦堅信,昔日好友已有異心。不過,還沒等劉邦對盧绾作出處理,劉邦便猝然長辭了。劉邦一死,盧绾便帶幾名親信潛逃到匈奴,脫離了漢朝。

相信讀到這裡,大家一定會對盧绾的行為感到奇怪,為何他會背叛自己的知交好友呢?

此人幫劉邦打下天下後,立馬選擇背叛劉邦

筆者認為:盧绾在目睹了韓信、彭越等人的結局後,認為自己亦會遭到劉邦的清算,是以,才會給自己留條後路。當然,盧绾是不可能造反作亂的,籠絡匈奴隻是為了在必要的時候尋求庇護,僅此而已。公元前194年,盧绾死于匈奴,卒年六十三。

最後,還有一點值得一說。

那就是,盧绾背叛漢朝逃往匈奴之時,其臣衛滿也跟他一同出走,并帶了千餘人進入北韓半島,得到北韓哀王箕準的厚待。公元前194年,衛滿假傳漢朝派大軍來攻,請求到箕準身邊來守護,箕準不知是詐,許諾了衛滿的請求。

此人幫劉邦打下天下後,立馬選擇背叛劉邦

于是,衛滿趁此機會,率軍向王都王險,也就是現在的平壤進發,一舉攻占王都後,自立為王,史稱“衛氏北韓”。

參考資料:

【《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绾列傳第三十三》、《箕子北韓:中國東北史開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