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子瞧不起妻子,母親生病後又讓妻子照顧:花錢請你照顧,要識相

在我們周圍,隻要是父母和子女起沖突,有了沖突,或者說是長輩和晚輩之間吵了架,基本上都會認為是子女和晚輩的問題。就是因為輩分的關系,先入為主,認為父母和長輩就是為了孩子好。但事實上,有很多事情,不能隻看表面,也不能先入為主。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何嘗不是表達了情感關系之間是互相的。圖網絡。

父母疼愛子女,給予子女好的教育,子女也通情達理,懂得在父母年老時孝順照顧;哥哥姐姐照顧疼愛弟弟妹妹,自然也能換來弟弟妹妹的尊重和友愛。反之,父母和長輩沒有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偏心眼,拎不清,又如何能要求晚輩對你有真心的回饋呢?李娟作為兒媳婦,因為沒有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被離婚了。

兒子瞧不起妻子,母親生病後又讓妻子照顧:花錢請你照顧,要識相

很多人說,在當時的情況下,确實是李娟來照顧婆婆最合适。而且作為兒媳婦,她也有義務協助丈夫孝順公婆。但這些都是表面現象,李娟不願意照顧婆婆,說白了是被婆婆和自己老公寒了心。用李娟自己的話來說:“你做了初一,我就隻能做十五,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

李娟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她還有一個弟弟,不過父母不重男輕女,她的生活其實也算可以。隻不過她爸爸脾氣暴躁,對自己老婆動不動就是打罵,讓李娟很恐懼。在自己爸爸的影響下,她連帶着就不喜歡嗓門大,說話做事風風火火的人。

她和老公趙強是相親認識的,趙強個性木讷,可以說是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可能在相親市場上,男生這樣的性格不讨人喜歡。但恰好就入了李娟的眼,畢竟李娟就要找一個忠厚老實,脾氣好的人,她可不願意過自己母親這樣的日子。可是李娟當時沒有意識到,有些人忠厚老實,脾氣好,确實是不愛說話,但拎得清,講道理,心裡都清楚。

有些人脾氣好,是因為攤上強勢的父母,習慣了順從,是以不愛說話。這樣的忠厚老實,極有可能就是拎不清,而且對父母愚孝。很不幸,趙強屬于後面這一種。由于男女雙方彼此都印象不錯,雙方家庭也算是門當戶對,是以兩人的婚事很快就定了下來。其實也有人勸過李娟,說趙強還有個弟弟,兩兄弟的家庭,沒點真本事,真的要慎重考慮一下。

兒子瞧不起妻子,母親生病後又讓妻子照顧:花錢請你照顧,要識相

但李娟覺得大家夥杞人憂天,畢竟自己也有個弟弟,爸媽對兩個孩子一樣好。更别提趙強是兩兄弟,都不存在重男輕女這個可能性。因為自己爸媽沒有對自己和弟弟厚此薄彼,是以李娟不能了解,這世上确實有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會偏心眼,還是不講道理的偏心眼。但婚後不久,李娟就明白了。

婚姻生活和談情說愛不一樣,講究一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不是戀愛中的有情飲水飽。婚後不久,李娟懷孕,一開始婆婆答應會過來照看李娟坐月子。因為這個承諾,趙強在孕期不止一次讓李娟要懂得感恩,不要再去想自己的婚禮為何比嫂子的婚禮要差很多。但李娟生下孩子後,婆婆卻推說大孫子生病要照看,走不開,硬生生讓李娟一個人熬過了月子。

後來李娟才知道,嫂子的孩子就是普通拉肚子,滿打滿算,三天就好了,婆婆其實就是不願意過來。而自己因為早早和娘家母親說好,說婆婆會照顧自己坐月子,隻能報喜不報憂,也沒讓娘家爸媽知道自己的處境。李娟的心,其實從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冷了,但如果沒有後續的事情,其實最後她也不會對婆婆視而不見。

兒子瞧不起妻子,母親生病後又讓妻子照顧:花錢請你照顧,要識相

李娟在懷孕生子之前是有工作的,工資還不錯,但産假結束後,孩子沒人帶。婆婆就願意幫着大兒子一家做事,就是不願意幫李娟這個小兒媳帶孩子。沒辦法,李娟隻能辭職,成了全職媽媽。可是這麼一來,李娟就沒有工資了,等到她的積蓄用光,伸手問趙強要錢的時候。婆婆對她的不滿開始變本加厲,說她不賺錢,就知道花錢。

次數一多,趙強也開始不滿,認為自己母親沒說錯,自己這麼辛苦賺錢,家裡卻存不住錢。而哥哥一家據說每個月都能存下來不少的錢,于是他也開始埋怨李娟,和自己母親一樣的嘴臉。可他忘記了,哥哥一家之是以能存下來錢,是因為有媽媽拿錢貼補,有媽媽帶孩子,料理家務,夫妻兩個人隻管上班賺錢就行。

如果同樣的條件放在李娟身上,這個家也不可能沒有積蓄。面對自己老公的不滿,一個勁拿自己和大嫂來比較,認為李娟不賢惠,管不住錢。李娟也心灰意冷,有些時候,徹底毀滅一個人的希望,其實不用動手,言語的嘲諷足夠。孩子3歲開始,李娟和趙強,已經沒有多少話可以說了,在她找到一份兼職後,少了要錢的次數,李娟更不願意和趙強搭腔。

兒子瞧不起妻子,母親生病後又讓妻子照顧:花錢請你照顧,要識相

要不是為了孩子有個完整的家庭,李娟早就提出了離婚。但如今,她也隻盼着為了孩子,就這麼“客客氣氣”把日子過下去。但很可惜,生活未能讓她如願。兒子8歲的時候,兩人結婚10年,婆婆小中風偏癱了。可能在治療方面,沒啥問題,兩個兒子都願意出錢。但誰來照顧出院後的婆婆,成了問題。

所有人都要上班,隻有李娟因為要照顧孩子,隻是兼職打零工,在時間上,确實是李娟比較合适。是以大家把希望都寄托在李娟身上,大哥更是提出如果李娟不樂意,自己可以每月出1千元。但李娟拒絕了,她的理由很簡單,感情是互相的,當初婆婆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她。我不會為了1千元,落人口實,去照顧一個刁難我,針對我的長輩。

這下壓力都到了趙強這邊,為了給自己媽媽和哥哥一個交代,為了不讓自己媽媽失望。他想當一個孝順的好兒子,是以他用離婚去威脅李娟:“花錢請你照顧婆婆都不肯,日子不想過了就離婚”。李娟爽快地同意了,趙強為了面子,強裝無所謂,爽快地簽字離婚。但很快他就後悔了,因為這個家沒有李娟之後,一塌糊塗,他連幹淨的衣服都沒得穿,更别提有現成的熱菜熱飯吃了。

兒子瞧不起妻子,母親生病後又讓妻子照顧:花錢請你照顧,要識相

加上還要和哥哥輪流照顧母親,他終于意識到李娟的不容易。但後悔已經太晚了,離婚之後的李娟,生活隻要顧及自己和孩子就行了。孩子大了,她也能找正式工作了,生活很惬意,不管趙強怎麼道歉,她都不願意回頭複婚。

李倩的婆婆有沒有後悔,我們不得而知。但在她厚此薄彼對待兩個兒媳婦的時候,其實就是把雞蛋放在了一個籃子裡,是以她也隻能接受最後的結果。這樣說可能現實了一點,但實際上,沒有血緣關系的婆媳之間,可不就是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嗎?再加上作為紐帶的兒子又拎不清,順着自己母親針對妻子,那這個兒媳婦,連最後可以寄托的情分也沒有了,是以做出什麼樣“不孝順”的選擇,其實都能了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