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多年前的地理知識點說,西歐的萊茵河是世界上航運量最大的河流?後面又說美國的密西西比河第一?時過境遷,這些早已經成為“老黃曆”。環顧當今世界的大江大河,長江才是航運實力的巨無霸、獨孤求敗的存在!
上個月有一條新聞:萬噸級貨運海船“創新5”從浙江舟山港直航重慶成功,标志着新航線的開通。此舉讓我們對長江這條世界第一黃金水道的實力,更加感覺到震撼!
從上面央視新聞的照片看,這艘萬噸級大船駛過最險的三峽河段,江水還沒達到兩側山體的高水位淹沒位置,證明這次通航不是利用汛期水位高的時候、強撐達到的。5月上旬長江流域已經到雨季,但不是主汛期;筆者查閱當時10天全國降水等距圖,看到長江沿線大部分地方降水量同比偏低,隻有川西岷江流域偏高,上遊幹旱嚴重。水位并不是特别高的情況下實作萬噸級船舶到重慶,證明通航有可持續性。
重慶到長江口的航道長達2400公裡(直線1400多公裡),這麼長的河段,可以5000噸級船舶常年直達,這次還首次開通了10000噸級江海直達。這是什麼水準呢?
長江的航運量在世界上是什麼地位?
目前世界上航運較為發達的内河有:大陸的長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大運河、淮河等;世界上有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五大湖-聖勞倫斯河水系、歐洲西部的萊茵河、多瑙河、俄羅斯的伏爾加河等。通過綜合查閱資料,驚訝于長江每年貨運量的巨大,處于其他河流全部加起來也比不過的狀态!
排名第二的珠江水系,相比世界其他河流也是遙遙領先。
排名第三的是京杭大運河(主要是江蘇段,山東以北淤塞不通),一年貨運量超過8億噸,是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内河。把大運河也放進來排有一定争議,京杭大運河這種屬于内陸運河,差別于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基爾運河那種溝通海洋的運河,内陸運河是水運,不是海運。歐美國家河流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超前,航運河流基本都不是自然狀态了,經過人工整治,船閘遍布,甚至河道都已經渠化,還有運河連網。例如歐洲西部萊茵河全流域到處都是運河;俄羅斯伏爾加河也有運河五海通航;美國和加拿大的五大湖-聖勞倫斯河要不是有運河,基本出不了海,是以這些河流算航運資料,已經是人工建設影響之後的了,把京杭大運河排進來不為過。
▲長江流域地圖,頭條号“水窮雲起1973”描繪,謝謝作者。
蘇伊士運河近年來貨運量攀升,達到10億噸以上,已經快追上珠江水系了,是世界上貨運量最大的運河。但是,京杭大運河是一條河,海上的運河——蘇伊士、巴拿馬運河其實是一個海峽,是以我沒有納入排名,一般不看做是河流。
通過比較更加感歎長江、珠江水系的巨大作用。這是長度、流域面積、水量、處在的位置、河流方向、氣候和經濟情況等等綜合因素下來的結果,每一項資料不一定領先,但對于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非常大。就像黃浦江,誰能想到這樣一條113公裡長的小支流,每年的貨運量能達到3億噸,單獨拿出來能排在世界前五名!
密西西比河是比較接近長江的大河,世界上隻有這麼兩條位于溫帶的6000公裡級别長河。密西西比河由于泥沙大、水量小、河口限制等因素,航運價值不如長江,但相比世界其他河流也是巨無霸的存在,曆史上曾達到最高9.7億噸的年貨運量,現在低了主要原因是美國實體空心化。
歐洲也存在實體經濟空心化的問題,而且萊茵河、多瑙河比起世界大河畢竟太小了,伏爾加河和多瑙河還存在緻命的問題,流淌的方向朝着封閉的海域,一個裡海,一個黑海。假如多瑙河反過來從東歐穿過中歐流入北海,價值恐怕要翻幾倍。
世界上其他河流,航運都比較爛。湄公河中下遊航運潛力不錯,但地區太窮,管理協作水準極低,巴拉那河-拉普拉塔河同樣存在這個問題。亞馬遜河、剛果河、奧裡諾科河白白有那麼大水量,長在熱帶雨林——人口和經濟的荒漠地帶。印度的恒河是同樣位于亞熱帶地區的大河,水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在平原地區,水流平緩,流域人口極為密集,按理說航運需求極大,但由于水土流失、治理不當、基礎設施建設水準負分,亂修橋梁,這條大河的航運也基本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