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業公司的創始人需要七力

 企業的創始人因為其獨特的領袖地位,其精神面貌,處事風格,道德标準,個性魅力必然都是企業員工關注的焦點,在公司内部得到廣泛傳播,也會讓員工不自覺的跟随,企業的整體價值觀,企業的作風等都會打上創始人的個人烙印。企業創始人究竟應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分别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才能實作創始人與企業的共融與共赢,是值得每一位企業家和經理人深思的問題。

1、上司力:天生就要做老大的人;

上司力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不僅僅包含了各種具體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也囊括了前瞻與規劃、溝通與協調、真誠與均衡等更諸多要素。很多疑問在困擾着身處上司位置,卻總希望突破自己的當代企業家們……經濟危機下,許多企業的管理者更突出了普遍缺乏系統的上司力,随意指揮、等現象普遍存在,導緻了員工積極性下降,嚴重制約甚至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壯大。而好的上司能夠給組織帶來巨大改變,工作效率會急劇的增加!

2、屈伸力:能站着做孫子的人;

作為一個優秀的上司者要有能屈能伸,該屈則屈,屈伸有度,屈伸相宜,相得益彰的優秀品質,特别是在當今社會大變革的轉型時期,上司者要善于面對各種困境、逆境、危境,具有大智深謀、統馭全局的素質和能力,充分展示其人格魅力和感召力,以便有效地實作其上司活動。

能屈能伸是上司者氣度和人格魅力的重要展現所謂“屈”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屈從、屈節、屈尊、屈辱,無原則退讓,而是為達到預想目标,抑制和克服暫時挫折感、痛苦感、屈辱感,超越和戰勝自我,“忍”字當頭,退避三舍,以柔克剛,以患為利,以迂為直。

作為上司者每天要處理大量的程式性和非程式性事物,作出各種各樣的決策和決定,要面對許多有利、不利,确定、不确定,高風險、低風險的環境和條件,這就要求上司者能屈能伸,能取能舍,曲徑通幽,從容、冷靜、妥善予以解決。

 正如老子所言:“曲則合,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老子·二十二章》)戰國時,宋、楚兩國交界,楚國亭卒由于不勤瓜事,瓜秧長勢不如梁國,便乘夜将梁國瓜秧扯斷,梁亭人發現後氣憤難平,報告給縣令宋就并要求報服,但縣令不但

3、學習力:具有精進思維的人;

 學習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種需要,知識經濟的增長帶動的整個世界的變化是知識的快速更新和整個人類步伐的加快,在這樣的社會,我們驅趕得疲于奔命,卻總會在某一個時刻發現自己已經不能适應這個社會的高速運轉。時間在流轉,我們在一天一天的變老,世界卻在一天天更新,我們與世界的差距在不知不覺間擴大。于是,我們知道自己的生活需要知識的填充,需要知識的完善和積累。是以,學習已經成為職場人必須要做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學習力的競争成為企業競争和個人職場競争的決定性因素。

4、優勢力:有大優點也有大缺點的人;

約翰·肯尼迪在就任總統職務初期,曾在白宮款待一群企業家,當時,在座的企業家之一直言不諱地告訴他,美國需要一個“騎馬的人”。肯尼迪用一番雄辯說得此人啞口無言。他說,和平時期、即使是冷戰時期的上司權,通過騎在對手頭上來行使是不妥當的。然而,人們仍堅持用戰時模式确定偉大的上司人。

最近,當裡斯一莫格譴責約翰·梅傑缺乏上司才能時,用來鞭策這位首相的是羅斯福、丘吉爾和戴高樂—全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者,盡管隻有丘吉爾主要依靠戰時成就獲得其巨大的名聲。這種做法的間接含義是值得注意的:這幾個人都是巨人。

可是,如果我們必須依靠超人,大部分世界将變得沒有領袖。無論如何,象希特勒這樣上司其追随着走向毀滅的的巨人是醜陋的失敗者。是以,就象任何被解雇的足球經理所知道的,“造就一個偉大上司人的是什麼?”的問題隻有一個答案:成功。成功不必要求騎馬人的領袖品質,不必要求能在芸芸衆生中引起崇拜的光環。個人魅力之不可缺少隻是因為它能增強上司人引起對成功行動的支援的能力。

5、驅動力:能激情燃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

人們會去做受到獎勵的事情。人類的自覺行為都是動機性的行為,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和目标的行為,是以在管理中必須重視激勵的作用。作為一個上司者,建立自己正确的即符合組織根本利益的、明确的而不是模棱兩可搖擺不定的價值标準,并通過獎罰手段的具體實施,明白無誤地表現出來,應該是上司工作中的頭等大事。要求人們做出什麼行為,與其僅僅停留在希望、要求上,不如對這種行為做出明明白白的獎勵來得更有效。

6、意志力:能在多次失敗後站起來的人;

 意志力是人格中的重要組成因素,對人的一生有着重大影響。人們要獲得成功必須要有意志力作保證。早在2400多年前的孟子,就說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是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段話,生動地說明了意志力的重要性。要想實作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熱的感情、堅強的意志、勇敢頑強的精神,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

 7、決策力:能做艱難決定并敢于冒險的人。

 決策、決策、決策……為什麼總也找不到最佳的答案?玩撲克牌時,什麼時候應該棄牌,什麼時候應該追加?為什麼多數人會為了10英鎊而拒絕***,但同時很多人不惜傾家蕩産也要建立自己的公司?為什麼有些人遲遲不願放棄每況愈下的經營項目?到底撲克牌遊戲與商業決策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

管理者如何在一個不确定的世界裡制定決策呢?制定決策時我們經常抱有哪些偏見、犯哪些錯誤?了解這些後,我們如何将其運用到實際當中,更好地制定決策?針對所有這些引人思考的問題,著名企管專家黃先仁老師(部落格zhiliangguanli.com)通過商界案例還原真實的決策藝術,尋找完美科學決策。

每個人都是個決策者,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都需要做決策。尤其對身為主管的人來說,做決策的目的,就是要能夠把事情做好──透過别人來完成某些事情,産出想要的結果。如果我們想要有更好的結果,就需要做出更好的決策;而想要做出更佳的決策,就需要做更多的思考。

生活中,人們經常面臨許多決策,作為一個管理者,更是如此。管理者的級别越高,做的決策越重大。決策越重大,其影響就越深遠。如果重大決策出現失誤,那無疑會使員工的努力付之東流,使企業的财力、物力都遭到損失。管理學上有一句名言:100個行動也無法挽救1個錯誤的決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