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侵略者從未計劃要将蔣政權趕盡殺絕,多次希望“和談“

"七七"事變及淞滬戰役,并不在日本軍部的預料之中。日本侵華從滿洲國入關和從上海登陸,意在控制華北和東南沿海、沿江的重要城市,用華北和東南沿海的資源支撐其此後的太平洋作戰。中國并不是日本内閣和軍部的最終戰略目标,而是其實作更遠大戰略目标的台階。是以,盡管近衛文磨内閣宣稱不以蔣政權為對手,但日本從未放棄對重慶政府的"和談",即便有了汪精衛的傀儡政府,日本仍多次透過德國向蔣抛出誘餌。

日本侵略者從未計劃要将蔣政權趕盡殺絕,多次希望“和談“

若單單從軍事角度來考量,在武漢會戰之後,日軍完全有餘力沿長江而上,一舉擊潰蔣介石政府──從武漢到重慶,并不比從上海到武漢遠多少。而在1944年的"大陸交通線戰役"(一号作戰)之後,大獲全勝的日軍占領了河南、湖南、廣西、湖北、廣東等省份的大部分區域,也有能力乘勝追擊,滅掉搖搖欲墜的重慶政權。

日本侵略者從未計劃要将蔣政權趕盡殺絕,多次希望“和談“

但是,日本還必須從政治和經濟上考量戰局的發展──若消滅了蔣介石政權,對日本有什麼好處?在抗戰中後期所謂"相持"階段,日本并未采取"蛇吞象"戰略,甚至連江西、河南等離江浙或平津較近的區域也隻是部分占領。日本沒有将整個中國全部并吞為殖民地的意願,這樣做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對日本不利。日本在貧瘠的中國西部得不到更多資源,反倒要投入自己并不充足的資源去維持這些地方。

日本侵略者從未計劃要将蔣政權趕盡殺絕,多次希望“和談“

當時,中國西部地區交通困難,無法支援大兵團會戰。日本曆史學家半藤一利在《昭和史》中指出:

不管日本軍隊有多強,補給始終是個問題。由于隻能取得點與線,隻要手稍微一松,它們之間一下子就被切斷了。中國大陸很深很廣,即使隻想到補給,也是個頭痛的問題。總算控制了漢口,即所謂的攻擊的終點或臨界點。換言之,如果再往前攻擊,便陷于不利的狀态……實際的狀況是,即使在廣闊的中國地圖上插上許多日本國旗,若仔細一看,所占領的都隻是主要都市罷了,在都市與都市之間,幾乎都還是敵人的土地。

日本侵略者從未計劃要将蔣政權趕盡殺絕,多次希望“和談“

日本對華作戰始終"留一手",不是說日本對中國特别仁慈,而是日本還要對抗強大得多的敵人──美國和蘇聯。對比明清易代之際的局勢就一目了然了──八旗勁旅從滿洲入關後,先兵分兩路:一路自山西下河南取潼關;一路繞塞外下陝北,擊潰關中李自成政權,繼而南下江淮、荊襄、四川,消滅南明,顯然的統一戰争打法。

日本侵略者從未計劃要将蔣政權趕盡殺絕,多次希望“和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