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魯迅“痛罵”的大學女校長,身敗名裂,晚年因抗議被日軍殺害

記得上學時曾學過魯迅的一篇文章《記念劉和珍君》,除了悼念女師大學生劉和珍以外,還專門提到了當時女師大的校長,在文章中,魯迅先生毫不掩飾的痛罵和貶低,而殊不知,這位女師大的校長在當時乃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女大學校長,其本身在文化領域也有頗多建樹,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女學者,女教授。

被魯迅“痛罵”的大學女校長,身敗名裂,晚年因抗議被日軍殺害

她就是楊蔭榆,她本人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是以幼年時期得到很好的教育,但是同樣作為高門大戶的禮教也完全束縛了她的自由,她早年受到家庭的束縛,講究門當戶對,結果在新婚之夜才發現自己丈夫居然是一個低能兒,受不了如此打擊的楊蔭榆憤然反抗,從此立下了一生都不嫁人的誓願,其實從這個程度上來講,楊蔭榆同樣是受到舊社會迫害女性的典型代表。

被魯迅“痛罵”的大學女校長,身敗名裂,晚年因抗議被日軍殺害

但同樣這件事情,也造就了楊蔭榆堅強不服輸的個性,後來他考上了公費留學日本,後來又在歐美國家留學,是以在思想上偏向于西方,尤其是在中國革命風起雲湧的時代裡面,楊蔭榆一度成為一面大旗,不過實際上楊蔭榆本人對中國革命的現狀根本認識不清,以至于與社會脫節。

被魯迅“痛罵”的大學女校長,身敗名裂,晚年因抗議被日軍殺害

在楊蔭榆的教育裡面,學生就該老老實實地接受教育,而不應該過多的涉及政治,由于不了解,他把學生的愛國運動,一概斥責為不務正業加以阻撓,當然其本身出發點應該是好的,他不希望學生還為學成,就貿貿然出社會闖蕩,但在管理方式上,卻采取了比較極端的方式,一味地強調學校秩序,這樣一種封建家長式的作風,使得學生們自然而然的讨厭他。

被魯迅“痛罵”的大學女校長,身敗名裂,晚年因抗議被日軍殺害

楊蔭榆在女師大任校長期間,維護北洋政府的統治,而在對待學生參加愛國運動的行為,則表現出了極大的憤慨,不但公開反對,甚至在女師大組織“滬案後援會”,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鬥争的同時,要求軍警入校,強行驅逐學生,并關閉女師大,在北京學生抗議日軍炮轟大沽口的侵略行為,北洋政府鎮壓學生運動,并直接導緻了劉和珍等同學遇難,楊蔭榆也未能站在學生身邊。

被魯迅“痛罵”的大學女校長,身敗名裂,晚年因抗議被日軍殺害

由于後續引發不斷的風波,魯迅先生撰述多篇文章,譏諷楊蔭榆,女師大學生以及不少的進步人士都站出來反對楊蔭榆,最終直接導緻了楊蔭榆身敗名裂,雖然此後仍然緻力于教育工作,但基本上已經是無人問津,抗戰爆發以後,日軍邀請楊蔭榆擔任僞職,但楊執意不從,後因抗議日軍暴行,最終被日軍殺害。

被魯迅“痛罵”的大學女校長,身敗名裂,晚年因抗議被日軍殺害

其實楊蔭榆的行為不能說完全錯,隻能說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還是老一套的封建家長式的做法,但他本身出發點和行為都是很好的,但他根本的就是,沒有看清國内革命的形勢和學生中的思想潮流,結果逆流而動之下,失去了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不過楊蔭榆晚年不畏強權,敢于同日軍争論,這種氣節仍然值得國人位置贊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