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甘嶺後,又發生一場更慘烈的戰役,意義重大鮮為人知

在抗美援朝戰争中無數經典戰役戰役被拍攝成影片,但是中美兩國很少會選擇拍攝同一場戰役,而石岘洞北山戰鬥就是一個例外,那麼這場戰鬥有什麼特殊之處呢?可以吸引中美兩國的導演。

很多人都知道上甘嶺戰役,一些資料說這是雙方最後一次大規模戰鬥,其實這種說法并不嚴謹,這之後我軍還發起過一次師級規模的戰鬥。很少人知道石岘洞北山戰鬥,就是在這次戰鬥中,讓美軍徹底的認清志願軍的強大,在這次戰鬥中湧現出多名戰鬥英雄,戰場慘烈程度甚至超過了上甘嶺。我軍和美軍在石岘洞北山一共發生四次戰鬥,雖然持續時間很短,但是意義卻非常重大。

上甘嶺後,又發生一場更慘烈的戰役,意義重大鮮為人知

在前三次戰鬥中,我軍并沒有死守石岘洞北山,因為當時志願軍的戰略為消耗敵人為主,先引誘美軍進攻石岘洞北山,之後志願軍利用火箭炮對進攻的美軍進行打擊,再次吸引美軍進攻石岘洞北山,我軍在戰鬥中及時後撤,主動讓出陣地,再通過火箭炮打擊陣地,進而達到多次消耗敵人的目的。在三次戰鬥中,美軍傷亡極大,不敢輕易進攻石岘洞北山。此時戰場局勢發生巨大變化,中美兩國已經為談判做準備,美國在談判中多次刁難我國。為了促進和談,彭德懷下令再次對美軍進行一次打擊,占領所有可以占領的陣地,打擊美軍最後的嚣張氣焰。是以我軍決定占領石岘洞北山,不再後撤。

上甘嶺後,又發生一場更慘烈的戰役,意義重大鮮為人知

1953年7月6日,我軍決定發起進攻,此次戰鬥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守住石岘洞北山陣地,不給敵人反撲的機會,要在敵人猛烈的炮火下,做到堅守陣地不丢失。如果僅僅依靠陣地的話,美軍幾輪轟炸後,陣地将完全被炸平。負責主攻的67師師長提出一個政策,在山坡上修建一條隧道,通過隧道靠近美軍的陣地,美軍根本沒想到志願軍竟然會通過挖隧道的方式進入到自己陣地中。我軍在距離美軍陣地120米的地方停止挖掘,避免暴露我軍目标。我軍決定發揮夜間作戰的優勢,在7月6日的晚上,通過挖好的隧道對美軍進行攻擊,當天晚上還下着雨,美軍絲毫沒有察覺到志願軍已經距離他們陣地數百米。

上甘嶺後,又發生一場更慘烈的戰役,意義重大鮮為人知

雙方為了争奪陣地,也顧不得大雨的沖刷,那天晚上石岘洞北山上到處都是流着紅色的小河,山頂上到處都是犧牲的戰士。由于我軍出其不意的進攻,僅僅幾個小時的戰鬥就打退了美軍,奪得陣地。此時最嚴峻的問題出現,那就是如何抵抗美軍的炮火轟炸,我軍直接撤回到挖好的隧道内,等待美軍轟炸,可以說在美軍的轟炸中,我軍沒有任何一人受傷。志願軍在美軍反擊時,下令後方的火箭炮轟炸美軍。雙方經過6個晝夜的戰鬥,我軍傷亡1800餘人,殲滅美軍3500餘人,成功将美軍打退。

在此次戰鬥中,出現了多名戰鬥英雄,例如許家鵬,在7月6日晚上進攻中,我軍遇到敵人地堡火力的打擊,前進受阻,擔任突擊任務的部隊決定分組攻擊地堡,連續拔掉了敵人多個地堡。繼續向前突破時,發現在正上方有一個地堡,美軍的重機槍火力非常兇猛,一時間突擊隊員不知道如何是好,很多戰士都不幸犧牲。爆破戰士孫求倫拿着炸藥包準備炸掉地堡,剛剛起身就被敵人擊中。看着戰友一個個倒下去,許家鵬的心中非常着急,大喊一聲,我去炸掉敵人的地堡。

上甘嶺後,又發生一場更慘烈的戰役,意義重大鮮為人知

說完就拿起孫求倫手裡的炸藥包,冒着敵人的火力向地堡沖了過去,在距離敵人地堡大約10米時,許家鵬的雙腿受傷,一下倒在了山坡上。許家鵬沒有停下沖鋒的步伐,他用雙手爬向地堡,好不容易到達敵人的地堡,拉開炸藥包等待爆炸。誰知炸藥包經過雨淋,沒能爆炸。看着敵人的機槍依然在噴射着火焰,許家鵬想要沖進地堡,為戰友争取沖鋒的機會,但是敵人的地堡是在暗溝修建的,沒有辦法進入。

許家鵬想起了之前犧牲的黃繼光,用最後的力氣爬起來撲向地堡的射擊孔,由于用力過大,許家鵬的上身都已經鑽進了敵人的射擊孔,為戰友奪得了進攻機會。正是許家鵬的這種舉動,讓美軍看到了志願軍的犧牲精神是多麼強大,面對這樣一支軍隊,沒有任何勝算,再也不敢對我軍發起一次進攻,半個月後就簽訂了停戰協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