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孩子皮膚幹燥,少不了營養豐富又能補充水分的“法寶”——水果。
但是對于怎麼科學吃水果?冬季應該選什麼樣的水果?可藏着不少學問呢。

這不,豆苗媽整理了一批關于水果的認知誤區以及孩子食用的高頻問題。今天,一次給大家講清,0-3歲寶寶該怎麼吃水果。
01
各個年齡段的寶寶
怎麼吃水果最佳?
大家都知道,寶寶6個月之後,就可以開始添加輔食了。适應輔食一段時間後,就可以攝入水果啦!
但對寶寶來說,水果可不是多多益善的。各階段的寶寶吃多少合适、吃什麼形态最好,都是有講究的
6-7月齡寶寶
寶寶最初添加的都是泥狀輔食,是以經過處理的水果泥很适合此階段的寶寶,如蘋果、香蕉等。
少量的添加,确認寶寶不過敏後,可以每天吃個2-3勺,過多的水果攝入可能會影響奶量。
8-9月齡寶寶
這個階段的寶寶,水果輔食可以從較細膩的泥糊狀,過渡到較粗的果泥。鍛煉寶寶咀嚼能力的同時,利于乳牙發育。
每天20~30g左右,在不過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豐富品種,這樣更能獲得較全面的營養補充。
10-12月齡寶寶
寶寶到了10個月以後,可以開始嘗試一些較軟的塊狀或是條狀水果了。
水果攝入量增加到每天50g左右,大約3顆車厘子的量。
1-2歲寶寶
每天攝入75~100克水果,大緻等于大半根中等大小香蕉的量。
2-3歲寶寶
每天攝入150克左右水果,大約能吃一整根中等大小的香蕉了。
02
秋冬水果
按這3張圖挑!
寶寶缺水可能會導緻皮膚幹裂、便秘,抵抗力下降,是以冬季選擇能補水的水果很重要。
柚子不僅是“補水之王”,還能有效的幫助身體吸收鈣質以及鐵質,對身體有很多好處。
維生素C可以提高寶寶免疫細胞的殺菌能力,促進細胞新陳代謝,在寒冷的冬季為寶寶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可能一提到維C,很多人都會想到橘子,但實際上維生素C含量比橘子高的水果還有很多哦。
膳食纖維對寶寶的腸道健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能夠軟化糞便,緩解便秘。
03
給娃的水果要不要加熱?
這6大誤區速看
催熟水果會導緻性早熟?
很多寶媽擔心給娃買到反季水果或是催熟水果,會導緻孩子性早熟。
其實不用擔心,給水果使用的激素是植物激素,對人體不會産生影響。并且這種植物調節劑是可溶于水的,将水果清洗幹淨就好。
清洗水果的最好方式是:
用流動的自來水搓洗30秒以上,不建議用淘米水、鹽水來浸泡,因為其本身就可能夾雜細菌。
或是用“A類”專門用于清洗食品的洗滌劑來清洗。
易上火的水果,寶寶要忌口?
有的水果易緻“上火”是因為其含糖量高,人體代謝糖分時消耗掉維生素B之類的物質,導緻口角炎、舌炎等症狀。
隻要不過多的攝入,吃完後及時漱口,孩子吃也是沒有問題的。
但像芒果、猕猴桃、桃子等緻敏性高的水果,在剛添加輔食時一定要特别小心。可以挑寶寶狀态好的時候嘗試一小塊,确認無過敏反應再繼續食用。
有核的水果,堅決不給娃吃?
類似于冬棗、荔枝、桂圓等有核的水果,對小月齡寶寶來說有噎住的風險,是以不建議低于3歲寶寶整個食用。
可以把核去掉或切成細小顆粒之後再給寶寶~
等孩子大一點後,就要适當引導吐籽、吐果核的動作,能很好地鍛煉寶寶口腔肌肉群。
飯前飯後一小時,給娃吃水果最好?
有人覺得飯前水果開胃,有人認為飯後水果助消化。
實際上,對寶寶來說飯前飯後都不宜吃水果。給娃吃水果,避開飯前飯後一小時。
飯前吃,由于孩子胃還很小,可能會影響正餐攝入;飯後吃,寶寶在飽腹狀态下,很難再吸收水果中的單糖成分,容易出現脹氣、便秘的問題。
水果可以加熱食用嗎?
冬天家長們可能擔心涼涼的水果會導緻寶寶拉肚子,其實對于大多數寶寶而言,适量生水果完全是可以消化的。
8個月以下的寶寶可以用水果烹調做熟,加熱損失的營養也可以忽略不計。
喂水果不如給娃榨果汁友善?
不建議3歲以下寶寶喝果汁。水果最好整個吃掉,加工後會損失很多營養素,增加遊離糖。
世衛組織建議:
禁止食品生産商在 3 歲以下嬰幼兒食品及飲料中添加遊離糖。
建議禁止添加的遊離糖包括了果汁和濃縮果汁。
将水果榨汁後,最寶貴的膳食纖維及鈣鎂等礦物質會流失大半,而糖分被高度濃縮。寶寶喝多了不僅沒啥營養補充,還容易長胖、齲齒……
水果是個好東西,但也要科學攝入才能起到積極效果哦~如果覺得文章有用,請記得點贊+在看!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用的話
請點贊+在看
轉發給更多有需要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