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枳為橙
來源 | 讀書369(ID:dushu369com)
主播 | 樊登讀書 · 賞新晴

古語有言: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随形。
人這一生,不論行善作惡、福報禍事,都有其因果。
世間萬事皆有規律,惡人終有惡報,吉人自有天相。
人若為善,天必佑之,人若厚道,必有後福。
生命是一場輪回,你所付出的,最後都會回到你身上,你所得到的,都是自己的選擇。
愛默生曾說:
“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的幫助别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你永遠無法預料,不經意間的一個舉動,會在未來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驚
喜。
也永遠不知道,随手贈與的一份善意,會以什麼方式歸來。
但總有一件事會證明:善人者,人亦善之。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短片熱度頗高。
蛋糕店裡,奶奶帶着小女孩選了塊蛋糕,付錢時卻發現帶的錢不夠,不得已隻好退掉。
走到門口時,一個男人追上來把剛才的蛋糕送給小女孩,奶奶本想拒絕,緊接着男人講述了一段往事。
“在他八歲生日那年,很想吃蛋糕,但家裡太窮實在買不起,有位好心人見此情形,便買下蛋糕送給他。”
奶奶聽完故事後,欣然了收下蛋糕,并且讓他留下聯系方式日後以便回報。
随後,小女孩抱着蛋糕跑回家,開心的準備給爺爺過生日,還把男子留的那張紙條拿給爺爺看。
紙上沒有聯系方式,隻寫着一句話:
“點點好心善舉,泛起無盡漣漪,幫助他人能讓愛心傳遞,也能幫助到你。”
過往慢慢浮現,原來多年前送蛋糕的好心人正是女孩的爺爺,而如今紙條上的話也是他當年寫下送給男孩的。
正所謂: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善待别人的同時,就是為自己積攢福報的過程。
有段話說的很對:
人生海海,誰人不是舉步踉跄,孤獨前往。
但這世界啊,美便在于,有人是照耀他人的光,有人是等待黎明的夜。
孤獨不會消失,靈魂卻可相擁。
看到有人難過時,不冷言冷語,多一句安慰,因為誰都有遇到傷心事的那天。
看到有人摔倒時,不幸災樂禍,順手扶一把,因為誰都有遭遇不順的那一刻。
看到有人落難時,不落井下石,多一點溫暖,因為誰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
今天别人有難需要你幫,明天你也可能有短闆需要人來扛。
積善行,守善念,得善果,你付出的愛,終有一天還會再回到你身邊。
怎樣判斷一個人的人品?
看過一個很貼切的解釋:
“處世懂尊重,做事有分寸,做人沒有身份感,對待他人不貶低。”
細想來,其實這些正是待人處世的周到,也是深入骨子裡的修養。
電視劇《老酒館》中的酒館掌櫃陳懷海就是這樣的人,為人為商都堪稱“楷模”。
有位讨飯的老人,常去他的酒館裡喝酒。
别的店裡看到有乞丐,一般都不會允許進店,甚至連門口都不讓逗留。
但陳懷海不僅沒有嫌棄老人,還常常教導店裡的夥計:
“進了老酒館的門,來了都是客,一錢酒是情誼,一斤酒也是情誼,不分厚薄,老酒館不攆客,也絕不留無酒德之客。”
他并沒有因“掌櫃”的身份而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也從未因老人“乞讨”的身份而對他有半分慢待。
陳懷海給了老人最基本的尊重,而老人也讓陳懷海看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老人讨飯吃,卻不差一分酒錢,這是酒德。
有人往他酒壺裡兌水,他嘗出來卻不動聲色,這是大氣。
老人每次去打二兩酒,客人多的時候,為了不打擾别人,也怕耽誤酒館的生意,他都會站在角落喝酒,這是尊重。
不論站在什麼位置,人都應做到平視别人,平視自己,以謙卑之心,看待世間萬物。
有個觀點講的很深刻: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
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對人恭敬其實是在莊嚴你自己。”
何為尊重?
别盯着他人的短處不放:
在矮的人面前不談身高,在胖的人面前不談身材,在皮膚黑的人面前不談膚色......
身處山頂别瞧不起山下的人:與窮人交談不炫耀金錢,與孤寡老人交流不炫耀兒孫滿堂,與不幸之人交談不炫耀自己的幸福.....
做人,唯有尊重别人,才會被人尊重。
作家魯先聖說:
“發怒是用别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煩惱是用自己的過失折磨自己,後悔是用無奈的往事摧殘自己,憂慮是用虛拟的風險驚吓自己。”
深以為然。
人生中有多少時刻,因為一個人耿耿于懷,因為一件事亂了心神。
太過計較别人的錯,往往隻是在折磨自己。
2012年,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發表了一場演講,打動了在場許多人,聽衆集體起立鼓掌長達一分鐘。
那場演講中,莫言講到了他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
在他年少時,曾跟着母親去集體的地裡揀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揀麥穗的人紛紛逃跑。
由于他的母親是小腳,跑得慢,很快就被看守人抓住了。
那人沒收了他們揀到的麥穗,還扇了母親一巴掌,然後吹着口哨揚長而去了。
他的母親被打的嘴角流血,滿眼都是絕望。
多年後,莫言與母親去集市,再次遇到了當年那個看守人,那人已變得白發蒼蒼。
他本想沖上去報了當年的仇,可母親拉住了他,平靜又堅定地說:
“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并不是一個人。”
母親的一句話,讓莫言如夢初醒。
人,确實是當年的人,隻是時過境遷,再去追究是非對錯早已沒了意義。
與其放在心間時時挂懷,不如放下他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不再計較,不是吃虧,而是給自己尋了一條生路。
寬恕錯誤,不是沒有底線,而是讓内心重獲自由。
寬容别人,不是懦弱,而是放過自己。
很多事都有雙面性,那些讓你讓你痛苦的人,也是來渡你的。
讓你難過的事,其實換個出路,就會成為好事。
永遠不要用别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走得出怨恨,才能看得見生活的美好。
人生最通透的活法,應該像左宗棠所說的那般:
擇高處立,尋平處坐,向寬處行。
林語堂在《京華煙雲》裡寫道:
“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細微之事,本身毫無意義可言,卻具有極大的重要性。時過境遷之後,回顧其因果關系,卻發現影響之大,殊可驚人。”
中年以後,漸漸發覺:
讓一個人越過越好的,不是财富,而是自己的德行。
你一念之間的善舉,來日或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你為他人撐過的傘,總有一天會化作躲雨的屋檐。
你曾經渡過的人,都會變成自己行走于人間的路。
厚德,方能載物。人品,可立一生。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點個「在看」,願你修得好德行,坐擁好風水,永遠記得: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來源 | 讀書369(ID:dushu369com),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書君與你一起,聽名著、讀美文,用讀書點亮你的人生!轉載請聯系讀書369。
排版 | 鄭向北
音樂 | 再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