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正王朝電視劇曆經二十年之久,雖然沒有一直持續火爆到現在,但并沒有泯然衆人矣,反而顯得越發經典,可謂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之作。
單純以曆史角度來看這部電視劇,的确是很多劇情與曆史不符合,而且避免不了美化主角雍正。但換一種角度來看,這部電視劇其實很有深度,在衆多老戲骨神演技的表演之下,将古代中國的宮廷政治鬥争表達的是淋漓盡緻,其中寓意深刻,即使以職場角度來看,也是不可多得的職場教科書。
諸如很多事情,看似輕描淡寫,但背後已經是明争暗鬥了一番;很多對話,看似簡單至極,其實是兩個人精已經互相試探完甚至達成了某種協定。
正因為雍正王朝電視劇有如此之深度,是以今天宋安之來以職場角度來說說裡面的人物,挖掘挖掘這其中的職場道理。當然還是老生常談的說一句,宋安之并沒有以電視劇當正史的來說事,隻是以電視劇來代入說說自己的那些職場個人見解,還望大家不要誤解哈。
大家知道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可謂是慘烈至極,雖然沒有明面上出現兄弟自相殘殺的局面,但背地裡的陰謀詭計可謂是狠毒至極,雖然電視劇中的演繹與正史不符合,但是以另一種方式表達出這種慘烈,也可以說是一大精彩所在,其實雍正繼位以後,三個兒子的奪嫡之争,也更為悲慘,那麼今天宋安之就來說說雍正三個兒子之中的弘晝。
弘晝這個人在劇中存在感并不強,真正的奪嫡之争在于他三哥弘時和四哥弘曆,弘晝給觀衆更多是一種荒唐無能的感覺,諸如八王議政時被三哥弘時利用,還有喜歡玩荒唐的活出喪。
其實在宋安之看來,弘晝恰恰就是劇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存在,如果說弘曆的存在,是代表了順應天命,開挂式的人生;而弘時的存在,代表了不認命的瘋狂徒勞掙紮;那麼弘晝的存在就代表了一種中庸之道,畢竟哪有那麼多主角,哪有那麼多人精可以青雲直上的呢;更多是因為人生中各種無奈,而不得不認命還要保全自己,使生活更有儀式感,但遇上機會時還想要趁機一搏,如果成功了最好,失敗了自己也可以全身而退,那麼弘晝可以說就是這種典型人物。
那麼弘晝到底有着怎麼樣的中庸之道,有着什麼樣的職場智慧呢,接下來宋安之來說說。
弘晝這個人其實也可以用扮豬吃老虎來形容他,看似一臉人畜無害,實則是聰明無比,尤其是自保之道,是相當高明。
我們先看看劇中的反派男一号老八和正派男一号雍正如何評價弘晝的:老八在被抄家時,對弘時點評過他們三個兄弟,對于弘晝,老八說道:“要說靈透,你們兄弟三人中應首推弘晝,你不要不以為然,你想一想,你們兄弟三個在一起讀書,弘晝是最不用功的一個,可哪一次背書,他不是倒背如流,你再想想,他做了那麼多荒誕不經的事情,可哪一件是違背家法禮制的,他是變着法子和光同塵呐。比如說,這一次抄我們幾個人的家,他就弄出個活出喪來,這一點他就比你高明得多”。
而雍正在八王議政過後,對弘晝是這樣評價的:“在你們兄弟三人中,也隻有你呀真正有點像朕。朕在你這個年齡啊也和你一樣,潛心佛法,從來都不願意卷入到争鬥之中去”。
當然雍正當時問弘晝,是懷疑弘晝在八王議政中跟自己一樣,學習邬先生那句話“争是不争,不争就是争”。是以這樣捧殺弘晝,看看弘晝反應,不過弘晝給完美解釋過去了。
而且雍正隻是說到弘晝的韬光養晦像他,并沒有認為弘晝能力也像他,是以雖然評價很高,但是并非是意思要立弘晝為儲君,主要還是試探弘晝。
大家想想弘晝要真是一個人畜無害的人,老八會這樣評價他嗎?雍正至于這樣試探他嗎?
是以說弘晝也是一個隐藏很深的人,接下來我們以弘晝唯一一次的出手之八王議政來說說。
在八王議政前夕,弘晝和弘時兩兄弟曾面見過雍正,弘時當時已經跟老八勾搭在一起,自然是想着讓旗主王爺入關,然後友善他們進行八王議政,是以弘時有意無意的就建議雍正讓八旗旗主進京幫忙整頓旗務。
而到了弘晝說話的時候,可以看出這位皇子是明哲保身之道很高明,一開口就說道“兒臣既沒有三哥的這份心思,也沒有四哥辦事的能力,隻是身子骨結實,隻望能把皇阿瑪的病,移到兒臣的身上,就算替皇阿瑪分憂了”。
雍正說道:“你的孝心阿瑪知道,可是作為皇子光有個好身子骨不行啊,要多讀點書常練練騎射,有了正經本事,才能為朝廷當差呀,不要老是跟那些和尚道士,三教九流的人混在一起”。
通過這父子二人的對話,可以看出弘晝這個人很聰明,一開口誇獎自己的兩位哥哥,意思是自己不如哥哥,然後說了一堆廢話,反正閉口不談朝廷的任何事情,隻是希望父親的病會好了,表達自己的孝心。而雍正的話說明弘晝不隻是平常不讨論政事,就是日常生活也是這樣,經常跟和尚啊道士啊什麼的三教九流的混在一起,給人印象就是沒有野心,不務正業的皇子,這個自保之道很厲害了,由此可見弘晝很聰明,喜歡裝糊塗,但心裡明白的很。
但等到弘晝跟着弘時去豐台大營時,弘晝就成為真糊塗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大家可以看看當時的局勢,經過弘時的提議,雍正讓旗主王爺入關幫忙整頓旗營兵務,其實是老八與這些旗主王爺聯合好了,正好以這個機會來奪京城外豐台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但是這二營提督隻聽雍正和老十三的指令,老八的話壓根不聽,是以老八就謊稱雍正有谕旨,然後等到弘時和弘晝來了作證。
而雍正派弘時和弘晝去接四位旗主王爺,說白了就是不放心老八,讓他們監視,這一點弘晝肯定清楚。但弘時讓弘晝作證時,弘時說道“整頓旗營兵務是皇上的旨意,五弟你也聽到的是嗎”。弘晝想都沒有想,直接說道“沒錯,這句話是皇阿瑪親口說的”。
就這樣有了他們的作證,老八與四位旗主王爺輕而易舉的共管了京城外二營的兵權。
大家想想弘晝這麼一個會明哲保身的人,竟然會在關于京城二營兵權這麼重要的事情上犯糊塗?
這是很不正常,很不可能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樣就可以看出弘晝的小算盤了,其實弘晝一直有奪嫡之心,但奈何當時局勢已經定死了,就像弘時對老八說的那句話“弘曆是皇爺爺康熙看中的人,太和殿那個位置遲早是他的”。
雖然看似沒有立太子,其實太子實際上就是弘曆,是以弘晝隻能這般韬光養晦了。而弘時甚至都一度認命,不是老八鼓搗他搞八王議政,恐怕弘時也就一直老老實實的認命了。
此次弘時提議旗主王爺進京,弘晝在場,後來弘時又在豐台大營替老八作證,弘晝肯定猜出來老八和弘時要搞小動作了,是以弘晝自然要推波助瀾,畢竟局勢穩定,對于弘時來說沒機會,對于弘晝來說同樣是沒機會,是以弘時要跟老八搞小動作的時候,弘晝自然是假裝糊塗的暗推一把,使兩營的兵權被老八他們共管,然後自己作壁上觀,看看他們将局勢搞到什麼情況,自己能不能坐收漁翁之利。
然後回去路上,弘晝繼續裝糊塗,對弘時說道自己感覺不對勁,卻說不清楚,一臉迷茫,然後迷惑了弘時一把。
當然弘晝想把局勢搞混,但他很聰明,知道如果弘時這方占據了絕對的上風,自己肯定是占不了便宜,不能渾水摸魚,是以在八王議政的當天,上朝途中,弘晝見到老十三一臉人畜無害的扭扭捏捏的将京城上二營兵權被老八他們共管的事情說出來,使老十三趕緊回去奪取兵權。
弘晝為什麼選擇在這個節骨眼上告訴老十三,而不是更早呢,是因為如果弘晝早告訴了老十三或者父親雍正,局勢肯定是一面倒的,是以弘晝在這個節骨眼上告訴老十三,使老十三來不及做什麼準備,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使雙方兩敗俱傷,自己再漁翁得利。
等到了八王議政開始,我們可以看出弘晝這個人看似懦弱,其實是很有頭腦的。諸如老八和弘時抛出煙霧彈,對雍正說道:“讓關外的鐵騎幫助關内整頓旗營的兵務,正是皇上您的旨意,并不是臣弟的主張,這事弘晝可以作證,弘晝當着滿朝的大臣,昨天晚上你說過這話沒有”?老八為什麼不帶上弘時呢,其實就是想誤導雍正這就是弘晝一手造成的,為弘時打掩護。
弘晝其實更聰明,看似一臉害怕,但并沒有解釋什麼,而是看着弘時,說道“三哥”。
弘時走過來說道“回皇阿瑪,五弟也就是誤說了一句,是聽皇阿瑪親口說的”。弘晝這麼一弄,弘時這麼一開口解釋,雍正肯定就清楚了,肯定弘時搞得鬼,而弘晝是被利用了,由此可見弘晝之聰明。
等到老八八王議政失敗以後,老八和弘時輸得一塌糊塗,局勢再也沒有攪亂的機會了,這時候弘晝開始明哲保身,及時收手。
大家想想,弘晝雖然平常喜歡跟和尚啊道士啊三教九流的搞在一起,但并沒有做出太過荒唐的事情,最多屬于是正常的興趣愛好,說明弘晝還是愛惜自己的名聲的。
為什麼偏偏八王議政失敗以後,雍正下令弘時、弘晝、老三去抄老八、老九、老十他們家的時候,弘晝就搞了一出活出喪呢?
要知道活出喪可不同于找道士啊和尚什麼的,而是一個荒唐至極的行為,弘晝這麼一做,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一個荒唐皇子,大家想想,這樣的人将來萬一有什麼特殊情況,比如說議選太子什麼的,有人會舉薦他當太子嗎,肯定不會,很明顯弘晝這是自廢政治前途,表明自己無心奪嫡。
就這樣弘晝通過這種方式及時收手,表達出自己無心奪嫡的情況,得以明哲保身。而弘時不死心,在老八慫恿下刺殺弘曆,最後落得一個被賜死的凄涼下場。其實以這個來看,弘晝當時假裝糊塗使老八他們共管京城外二營兵權,得以順利進行八王議政,引起弘時的奪嫡之路,最後弘時差點刺殺弘曆成功,弘晝也跟着差點成功,因為弘時刺殺弘曆成功,雍正震怒之下肯定會賜死弘時,到時候就剩下弘晝一個兒子,沒得選擇,那麼弘晝肯定會成為儲君,可見弘晝還真是聰明。
說到這裡,可能還有朋友認為宋安之解讀過度,其實并非如此,雍正其實也看出了弘晝的小心思的,是以特意召見弘晝,來試探弘晝,這個宋安之之前具體分析過,在這裡大概再說一下。
大家想想雍正在明确繼承人是弘曆的情況下,當時為什麼會對弘晝說道“在你們兄弟三人中,也隻有你呀真正有點像朕。朕在你這個年齡啊也和你一樣,潛心佛法,從來都不願意卷入到争鬥之中去”等捧殺弘晝的話呢?
雍正這樣試探弘晝,肯定不是鼓勵弘晝好好表現,将來皇位就是你的,而是想看看弘晝什麼反應,看看弘晝到底有沒有奪嫡之心,當然弘晝表現的很完美,先是大搞活出喪自廢政治前途,面對雍正的試探又是誠惶誠恐,一直說道自己是百無一用之人什麼的,全程是表現自己的無能,可謂是高明至極,雍正見弘晝這般表達自己,自然明白自己這個兒子表達不想奪嫡的心思了,而且畢竟愛子心切,總不能非要揪着不放,他有這個态度就好,是以并沒有試探到底,而是放過了弘晝。
最後雍正試探完了,問起弘晝之前到底怎麼誤傳聖旨,使老八他們共管了京城外二營兵權,弘時到底說了什麼時,弘晝卻假裝糊塗的說道自己忘記了不知道,看似是明哲保身不想說哥哥,其實是瘋狂暗示雍正弘時肯定有問題,簡直是聰明絕頂。
由此可見弘晝這個人也是很聰明的,他這個人能認命,但有機會了也不會放過,像碰上弘時想搞八王議政攪亂局勢,他就跟着推波助瀾,這樣一來局勢混亂對于他這個原本不是儲君人選的人來說肯定有優勢,後來見弘時失敗,馬上大搞活出喪,自廢政治前途來明哲保身,簡直是高明至極。
那麼通過弘晝告訴了我們什麼樣的職場道理呢?
那就是生活中也好,職場也罷,甚至電視劇也好,那就是可以青雲直上的人精就那麼幾個,不可能都是有能力就可以上去的,這世界上懷才不遇的人多了去了,是以有時候面對大勢,該認命還是要認命,弘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而且雖然要認命,但遇上弘時要攪亂局勢,弘晝也會有機會的這種情況時,可以站出來推波助瀾一番,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當然要隐藏好自己,失敗以後,最起碼可以全身而退,不至于得罪上司等。
當然以上隻是宋安之對于職場道理的個人見解,并非就一定是對的,一定是全面的,畢竟千人千面,就看大家從這個角度怎麼了解怎麼看待了。
想要在職場混,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當然諸如雍正王朝這些人精的職場套路,還是可以給大家帶來啟迪和參考價值的。
我是宋安之,主打曆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237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