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王朝最被人唾棄:西晉的版圖比宋朝更大,為何遭受罵名最多?

這個王朝最被人唾棄:西晉的版圖比宋朝更大,為何遭受罵名最多?

一位曆史學家提出了“得國”的說法,并認為,取得政權最為正當的朝代,隻有漢和明,隻有這兩者是由底層掀起來的狂瀾。我們先不提這種觀點的正确與否,光看建立過程,不難發現更多的朝代,來自于陰謀和篡位,在“合法性”上确實沒有那麼光明正大。

這個王朝最被人唾棄:西晉的版圖比宋朝更大,為何遭受罵名最多?

篡位也有很多類型,比如隋朝就是外戚篡位,唐朝也緊随其後,兩個皇室之間親緣關系也還算近。另一種情況則是權臣篡位,這個更加普遍,比如曹丕篡漢,以及更著名的“陳橋兵變”。雖說按照傳統思想,篡位的行為非常令人不齒,但這些王朝也算得上有褒有貶,比如劉裕,雖然殺了不少皇帝,但很多人還是把他視為英雄,而不是一個純粹的野心家。

這個王朝最被人唾棄:西晉的版圖比宋朝更大,為何遭受罵名最多?

但是,有一個朝代,它的版圖也不小,至少比宋朝的疆域更大。兩者同樣以文化著稱,但宋朝的“粉絲”數量卻遠超前者。确切來說,這個王朝從開國君主到最後,不僅人數上隻有4人,而且一個比一個惡評更多,是曆史上遭受罵名最多的王朝,這就是西晉。

這個王朝最被人唾棄:西晉的版圖比宋朝更大,為何遭受罵名最多?

從表面上看,西晉的建立和曹魏沒什麼差別,大家都是權臣起家,都篡了前朝小皇帝的位置,但二者的風評卻截然不同。實際上,從起家過程看,曹魏可比西晉要艱難多了。從曹操開始算,他在混亂的黃巾時代就登場了,起初心中懷的是濟世救民之心。在曹操的打拼下,他的名聲不斷傳出,這才逐漸有豪傑前來投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戰勝了北方強敵,最終打下了自己的基業。

這個王朝最被人唾棄:西晉的版圖比宋朝更大,為何遭受罵名最多?

曹操雖然跋扈的舉動不少,但終生都是漢臣,相比起另外兩個打着“興複漢室”名義,卻争先恐後稱帝的對手來說,他顯得更加磊落。同時,曹操雖然借了漢朝皇帝的大旗,但衰弱的漢室并不能給他提供多少助力,朝中的反對派倒是不斷給她使絆子。可以說,完全是在曹操及其下屬的奮戰下,北方的半壁江山才得以重新穩固。

這個王朝最被人唾棄:西晉的版圖比宋朝更大,為何遭受罵名最多?

西晉這不一樣,同樣是從司馬懿開始算,他是典型的世家大族代表,而不是心懷天下的豪傑之士。他的前半生完全籠罩在曹操這位主君的陰影之下,當這位偉人去世後,才得以放松。繼任的兩位曹家皇帝對司馬懿不可謂不重用,從兩度受命為輔政大臣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司馬懿在朝中的地位,而這更多是出于曹丕開始的信任。

這個王朝最被人唾棄:西晉的版圖比宋朝更大,為何遭受罵名最多?

這份信任,換來的就是司馬家族在朝中的蔓延。司馬懿父子感覺像是混出頭了,趁着朝廷裡沒有傑出的人才,伺機發起政變,一手把持朝政,将皇帝架空。這裡,我并不想為曹爽這些無能的曹家宗室大臣“洗地”,但司馬懿沒有大臣應有的本分,這也是事實。況且,司馬家能結束三國紛争,更多像是“躺赢”,最艱苦的創業部分都被曹操完成了。

這個王朝最被人唾棄:西晉的版圖比宋朝更大,為何遭受罵名最多?

西晉的建立者司馬炎,可謂是所有開國君主中難度最低的了。他完全按照傳統的嫡長子繼位法,才接手了父親的基業。從外部形勢看,北方完全是穩固如磐石,而西邊的蜀漢已經被攻滅,隻剩下南方的東吳還在苟延殘喘。東吳失去了上遊的地勢和盟友,國主孫皓又是個不得民心的暴君。說句不好聽的,換任何一個正常人來,都能輕易統一全國。

這個王朝最被人唾棄:西晉的版圖比宋朝更大,為何遭受罵名最多?

西晉的“得國不正”,還展現在它統治階級的建構上。唐朝尚且是軍閥取得天下,寒門可以投身于麾下,況且在太宗執政以來,一直在努力壓制世家,推行科舉選士,最終讓尊貴的“五姓七望”這樣的千年名門,離朝廷核心越來越遠。而西晉則完全是世家的朝代,從一開始的開國氣象上看,就顯得充滿暮氣。

這個王朝最被人唾棄:西晉的版圖比宋朝更大,為何遭受罵名最多?

不學無術、誇誇其談的豪門子弟也能當上高官,而寒門出身的豪傑之士卻隻能沉淪下僚。皇帝和貴族們不思治國濟民,甚至公然競相炫富,奢侈之處就算擺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現代,也顯得聳人聽聞。而且,司馬家的皇帝一取得天下就開始着手削減國家軍隊,緻使面對外族入侵時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這個王朝最被人唾棄:西晉的版圖比宋朝更大,為何遭受罵名最多?

一般來說,開國君主總是畢竟英明的,不然也得不到天下。而司馬炎前期尚且還算是勤勉,後來卻越加腐化,後宮人數上萬,成就了一個曆史之最。他的繼承人更是千古笑柄的傻子,難怪東晉的後代皇帝聽說先祖們的事迹後,都掩面感歎,這樣的國家,怎麼會有前途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