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尋宋江南|在衢州孔廟探尋南宋文化根源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楊希林/文

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部分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待無恙,多來往,共江南”。12月起,長三角四大晚報聯手與讀者定下“尋宋”之約。錢江晚報以記者探訪、專家鈎沉、視訊講述等方式,徐徐拼接出長三角尋宋之旅的長卷。

初冬,衢州老城區新橋街上,孔子文化公園内,一尊高約9米、重13噸的孔子青銅巨像伫立。

南宋建炎初年(1128年),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長孫、衍聖公孔端友決定率族人扈跸(随侍皇帝出行)南渡,此後再未回曲阜。而以衢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則因為南宋初期孔氏大宗為首的大遷徙,與儒家結下不解之緣。

孔廟裡的南宋文化印記,是浙江的文化瑰寶。跟随衢州南孔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占劍,錢報記者帶大家探尋衢州孔氏南宗家廟的南宋文化根源。

尋宋江南|在衢州孔廟探尋南宋文化根源

圖源:視覺中國

自南宋開啟的“南孔家廟”

南孔和北孔都是正宗。據《衢州孔氏南宗家廟志》記載: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大舉南下,宋高宗趙構與君臣倉皇南奔。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長孫、衍聖公孔端友護奉孔子夫婦楷木聖像、“先聖遺像”等鎮廟之寶,率近支族人扈跸南渡。因孔氏族人助力南宋赢取了文化正朔,鞏固了政權,次年,高宗定都臨安,賜孔端友廟宅于衢州,也就是“孔氏南宗”。

孔氏南宗并非沒有過還鄉的機會。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後,令孔子第五十三世嫡長孫、衍聖公孔洙帶着爵位,北遷回曲阜奉祀。但孔洙因宋亡不仕,德讓爵位于曲阜孔氏旁支族弟。

如今的孔府,是1998年專家在考古發掘遺址的基礎上,在原地依照原來的規制複建的。與孔府一牆之隔的家廟,建成于明朝正德十六年,距今正好是五百周年。1998年,衢州市人民政府修葺家廟并複建了家廟西軸線上的五支祠、襲封祠、六代公爵祠,以及孔府、花園,于2000年5月竣工。2008年,東軸線的建築物全部修複,依次是家塾、恩官祠、啟聖祠、聖澤樓。

孔府大堂高懸的匾額上,“泗淛同源”四個字有講究。“泗”指曲阜“泗水”,孔子墓就在泗水河北岸;“淛”是“浙”的古體字。短短四字,象征南北同源。

時移世易,衢州孔廟的建制仍一直按南渡家廟的規制。孔府的“思魯閣”表達着後人強烈的思鄉之情。

尋宋江南|在衢州孔廟探尋南宋文化根源

流傳千年的“南孔私學”

行走在孔廟建築間,不時能尋覓到孔氏南宗崇學重教、詩禮傳家的蹤迹。孔氏南宗在衢州安頓下來後,族長孔傳就在衢州創辦私學。南宋時,衢州的書院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在南宋22所著名書院中,衢州有兩所:柯山書院和清獻書院。其中,孔子第五十世孫孔元龍、第五十三世孫孔演就曾擔任柯山書院的山長(書院的主持人)。據南孔文化研究專家徐壽昌先生的研究,在浙江東陽、江蘇靖江、福建同安等地,孔氏南宗族人創立的書院還有8所。杭州的萬松書院,在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創立後,還曾聘請孔氏南宗後裔在此管理、主持書院祭祀諸事,長達450多年。乾隆皇帝6次下江南,寫了6首關于萬松書院的詩。其中有一首寫道:“氣助湖山鐘遠秀,道尊孔孟有真源。”“真源”就是指孔氏南宗。

“南宗族學最大的特點和貢獻是使廣大平民弟子獲得受教育的機會。”研究南孔文化多年的衢州學院孔氏南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吳錫标教授在接受浙江日報采訪時分析,因為失去爵位,孔氏南宗從廟堂走向民間,也促進了衢州近代學校教育的發展。孔氏南宗崇尚倫理、詩書傳家的教育教化理念也在客觀上助推了衢州乃至東南地區書院及書塾的發展,并使區域人文環境得以優化,進而源源不斷地湧現出文化大家。

直到如今,自南宋遺留下來的儒家好學之風,已成為衢州一方的文化基因。南孔書屋遍布衢州全域,南孔文化更成為凝聚當代衢州中國小生家國情懷的精神紐帶之一。每年,當地都會舉辦少兒讀經班、開蒙典禮、儒學校園劇等一系列儒學文化活動。走進衢州一所學校,你或許能看到孔子漢白玉雕像、笃志樓、思齊樓、聞道石等蘊含儒家風韻的建築;行走于衢州的街巷阡陌,随處可見的“南孔聖地,衢州有禮”宣傳智語,以漫畫、公仔等形式出現在大街小巷中的卡通人物“南孔爺爺”等,都在向人們傳遞着這座城市最引以為豪的文化符号。

與時俱進的“南孔文化”

從南宋至今已近千餘年。有心人來到南孔家廟,如何尋覓南宋留下來的南孔儒家文化?

“在漫長的社會演變過程中,孔氏南宗一直奉行并實踐着與時俱進、開放包容的創新精神。是以,孔氏南宗的教育思想和儒學演進與曆史軌迹相吻合。”占劍告訴記者。

2004年,孔子第七十五世嫡長孫孔祥楷恢複了一度中斷的孔氏南宗祭孔大典,首次提出“當代人祭孔”的理念,正是孔氏南宗家族的又一次大膽革新。在衢州南孔文化發展中心儲存的視訊資料裡,市民遊客還能看到,在孔祥楷的策劃設計下,南孔祭奠簡化為“禮啟、祭禮、頌禮、禮成”4個篇章。鋼琴被搬到孔廟大成殿前,“供太牢”(豬牛羊三牲)被“獻五谷”代替,參祭人穿當代正裝,行鞠躬禮。

與時俱進的祭孔大典,赢得了更多人的認可。2011年,定位“當代人祭祀孔子”的“南孔祭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還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學者,願意走近“南孔”,分享儒學。

尋宋江南|在衢州孔廟探尋南宋文化根源

2020年祭孔大典後從業人員合影

2018年,衢州釋出的“南孔聖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吸引了社會關注。自南宋流傳下來的南孔文化,也将通過“衢州有禮”、設立在衢州的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儒學文化體驗中心等,傳播向全國以及世界。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