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媽媽從小就告訴我們,一等人用眼教,二等人用嘴教,三等人用手教。就看你是幾等人,你想做幾等人?
按照我媽說的話,那麼三等人用手教,也就是所謂的體罰吧!
由此說到教育話題,有的老師教育學生的方式,動不動就體罰學生。
教育部三令五申,不準老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一經發現,有些老師就是置若罔聞,還是要體罰學生。
不毆打、辱罵學生,是老師的起碼素質。
體罰學生,一定是黔驢技窮,江郎才盡!為什麼孔夫子從來不體罰學生?因為他是祖師爺,高水準!
這個觀點,被許多人反駁。
孔老夫子的教學理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不想學我不教,你不深思我不深講。一件事或物我隻講一部分,其他所有的類似部分你自己就會了,這點你做不到,我也不教了。
試問,孔老夫子要什麼體罰?
孔子的學生都是有志于學習的人才拜孔子為師學習,都是主動自覺學習。怎麼可能需要體罰?
實在不行的,要麼自己退學,要麼被孔子逐出門牆。何需體罰!
而現在的國小國中學生都是義務教育,不管是不是讀書的料,都要被動被迫學習。這就難辦了。
不能自己退學,不能開除學籍。老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痛苦。這能一樣嗎?
有人表示,現在老師體罰學生認為這學生還有教育的價值。
我想說:
如果體罰是萬全之策,那麼每年我們的教育專家為什麼費盡心力研究教育教學?
教育教學,從來都不是小事,不是我們的孩子做不到,而是我們的家長和老師都給孩子太高的期望了。
看着精神醫院那排隊看病的學生,看着那被體罰的學生,你們不心疼嗎?卷來卷去,意義何在?
我們那個年代,老師也體罰學生。在今天的教育環境之下,體罰學生已不合時宜,因為體罰學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教育方式也該進步了。
學生不是木頭,你想雕成怎樣就怎樣!還是讓他們自由成長吧,看見長歪的,稍微扶正一下,但不能太用力!讓花成花,讓樹成樹。
古話說得好,棍棒之下出孝子。父母可以體罰孩子,但是老師就不可以。
老師和學生之間,點到為止,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和分寸,适當的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