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點秦帝國:本是秦晉之好的兩個國家,又因何走向兵戎相見?

上一期講到,公元前750年,秦國滅西戎,占領岐山以西的領土,後續幾十年,秦逐漸強盛。而與此同時,在秦東部,另一個國家——晉,也在快速崛起。

當兩個高速發展的諸侯國相碰撞,總是會産生各種各樣的沖突。在秦宣公繼位前(公元前676年),晉國多次試探于秦國邊境,秦國百姓不堪其擾。

秦宣公繼位後,晉國愈演愈烈,大臣們紛紛勸谏。于秦宣公四年(公元前672年),秦晉兩國展開了第一次正式交鋒。

一點秦帝國:本是秦晉之好的兩個國家,又因何走向兵戎相見?

雖然,此前幾十年,晉國一直自诩國力強盛,不斷地騷擾秦國領地,但真到了兩國交鋒時,卻落了下風。秦國經年累月的戰争經驗,反而将規模更宏大的晉國軍壓制。

雖然,晉國敗了,但作為國力更加強盛的一方,并不服氣。此後,兩國之間的戰争,就如同喝水吃飯一般,一天三次,次次不落。

兩個戰争整整持續了十六年,秦國也更替了兩代君主,皇位也傳到了到了秦國曆史上一位十分偉大的君主——秦穆公身上(公元前659年)。

一點秦帝國:本是秦晉之好的兩個國家,又因何走向兵戎相見?

秦穆公繼位後,看到的不僅是秦晉兩國的利害關系,他關注到當時局勢的大變革。

此時,西周已滅百年,東周羸弱無力統領諸侯。齊恒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秦晉兩國想要繼續發展,首先就是不能繼續消耗。

于是,公元前656年,秦穆公向晉國下聘,求娶晉獻公的女兒,稱作穆姬。主要是為緩解兩國緊張關系,秦晉之好的第一段姻緣也由此開始。

一點秦帝國:本是秦晉之好的兩個國家,又因何走向兵戎相見?

其中,最令秦穆公驚喜的是,穆姬的陪嫁奴仆中有一位不一般的政治家,叫作百裡奚,我們在後續的文章中,再來細細叙述,這裡我們依舊回到秦晉兩國的故事中。

秦穆公雖然積極緩和兩國關系,但計劃卻趕不上變化。晉國的奪嫡之争打亂了秦穆公的計劃。

一點秦帝國:本是秦晉之好的兩個國家,又因何走向兵戎相見?

公元前655年,晉獻公的寵妾骊姬誣陷其餘三位皇子謀反,使得三人死的死,逃的逃。骊姬自己的兒子奚齊上位。可惜,事情敗露,衆大臣聯合政變,二人身死。晉國内政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逃亡在外的夷吾知道後,主動求助于秦穆公,答應繼位後,贈予秦國五座城池。秦穆公欣然同意。

一點秦帝國:本是秦晉之好的兩個國家,又因何走向兵戎相見?

然而,夷吾繼位後,又舍不得手中的五座城邑,于是選擇翻臉不認賬。秦穆公成了冤大頭,兩國關系又一次惡化。

公元前647年,在兩國冷戰期間,晉國迎來了一次大饑荒。别無他法,晉惠公夷吾又求到了秦穆公頭上。

面對晉國百姓的困難,即便是兩國關系不好的情況下,秦穆公依舊選擇了幫助。

一點秦帝國:本是秦晉之好的兩個國家,又因何走向兵戎相見?

然而,晉惠公卻不是什麼知恩圖報之人。轉年,秦國也鬧了饑荒,向晉國求助,晉國卻拒絕了。

這一下子,可是激起了秦國的怒火。秦國憑借意志熬過饑荒後,秦穆公舉兵殺入晉國,三戰三勝,跨過黃河,兵臨韓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