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品牌生死的是産品,決定品牌魅力的是設計。這句話放在當下中國汽車市場最合适不過,在頭部品牌産品品質已經不錯,四缸機卷到極緻,三缸機市場壓根沒給機會卷的情況下,決定中國品牌車型市場關注度的,早已不是那“多一兩點的動力參數、依據某某的底盤調教”,而是設計。

在設計驅動的時代下,一款車型的設計,不僅僅是大家一目了然的外觀、内飾,而是整條産業鍊的支撐。記得上學的時候就問過教授,為什麼我們不能對車輛這樣那樣設計,得到的答複是要立足于“市場和工藝”。是以,所謂設計背後展現的是,廠商的工藝水準到底在哪,這款車到底要賣給誰。
中國汽車品牌,能夠在近些年得到飛速發展,顯然是對設計背後的核心問題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哈弗H6從皮實耐用“紅藍标”到衍生出多種車型,吉利博越從“穩重大方”到加入運動元素博越X以及第二代長安CS75 PLUS給出兩種前臉。這種從“經典耐看”到“個性、運動、質感”的轉變,正是設計和市場緊密聯系的最好證明。
第二代長安CS75 PLUS設計到底如何
先說結論:新車在使用兩種全新進氣格栅以及黑金色調的配合下,質感相較第一代車型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具體來看,長安第二代CS75 PLUS整體上延續了第一代車型的設計風格,車身線條保持了精緻幹練的肌肉感。第二代車型相較第一代差别之處主要在于前臉設計,新車格栅由原本的蝶翼式,變成了倒四邊形,兩側巨大的導風槽在飾闆連接配接下形成“∞”造型樣式。至于珺線、以及前臉細節點綴,則由紅色變成了金色。
車身尾部主要亮點在于,在同樣使用分叉式尾燈的情況下,貫穿式設計的加入很好迎合了當下市場的主流審美,下包圍處明顯的導流擴散器設計加之雙邊四出排氣樣式,尾部運動感得到明顯的加強。
當然,對于第二代CS75 PLUS整車造型,最具看點的還是兩套不同格栅樣式。其中晶體矩陣格栅樣式,在無邊界設計下,整體會給人一種UNI系列的既視感。對比之下,鲸尾擊浪格栅樣式,在前燈鐳雕光栅和“V”型線條的配合下,則有着更強的視覺辨識度。對于兩套格栅樣式,個人認為從第二代CS55 PLUS設計角度來看,晶體矩陣有着更強的傳承性,鲸尾擊浪則有着明顯的換代差異性。
内飾部分,第二代CS75 PLUS相較一代車型主要差别在于細節上的調整和線條的簡化。梯形雙聯屏改成了懸浮式設計,并且采用了全新樣式的多功能方向盤,其中第一代車型上凸出來的空調出風口,在新車上也得到了更加細緻化的展現。
那麼對于第二代CS75 PLUS全新設計,能夠支撐新車繼續向上嗎?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衆所周知,對于市場銷量達到一定量的車型而言,車輛的每一次改款換代必然會承載着更大的壓力。開頭舉例的H6、吉利博越便是如此,三者作為目前中國頭部汽車品牌的主銷車型,每一步都需要謹慎前進,從30分到60分容易,而從90分到100分卻是一個難題。
而從此次長安CS75 PLUS推出兩套設計的角度來看,對比哈弗和吉利,無疑更加聰明的做法。一方面長安無需像哈弗H6一樣,推出各種版本衍生車型,以求獲得更大的市場增量,第二代CS75 PLUS一套傳承、一套突破的設計風格,在新車産品力沒有太大問題的情況下,已然能夠達到儲存量,擴增量的目的。另一方面,第二代CS75 PLUS整車風格在和第一代大差不差的情況下,同樣不會讓消費者出現博越和博越X之間的割裂感,這點同樣是此次新車設計的亮點。
當然,對于此次新車外觀設計,雖說整體上能夠很好找到“傳統與差異”之間的平衡點,但第二代CS75 PLUS外觀紅色元素的舍棄,在運動氛圍方面相較現款車型有所降低,尤其是在内飾還保留有紅色色調的情況下,能夠明顯感覺到,長安對于外觀“運動和質感”之間的選擇,仍然有所糾結。
總結:CS75 PLUS既為長安目前市場聲量最高的車型,同時也是為品牌開啟全面PLUS時代的車型。長安在CS55和CS75系列兩條大腿的雙足前行下,今年前11月長安品牌累計銷量已達到936922萬輛,同比增長30.25%,其中單就CS75 PLUS而言,1-11月銷量達到了212083輛,是以該車在家族銷量占比20.62%的情況下,自然被給予極大的希望。
而回歸到此次第二代CS75 PLUS外觀表現來看,個人還是相當看好的,一方面自然是顔值确實得到了不錯的拿捏,另一方面則是新車延續了長安汽車現有的DNA,這點對于品牌形象的建立,同樣得到了進一步鞏固。畢竟,這種從車型上升的品牌的重新設計,對于消費者而言,确實要比某些天天喊着“品牌向上”車企來的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