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儀征史志】知州李道傳:功成不必在己任

李道傳(1170-1217年),字貫之,一字仲貫。南宋隆州井研(今屬四川樂山市)人。慶元二年(1196年),進士,授四川利州司戶參軍,徙蓬州教授。嘉定二年(1209年),召為太學博士,累遷太學博士兼沂王府國小教授、秘書郎、著作佐郎兼權考功郎官。嘉定六年(1213年)知真州。

【儀征史志】知州李道傳:功成不必在己任

南宋時真州成為抗金前線,号“護風寒之地”,州城遭受嚴重破壞。明隆慶《儀真縣志》記載:“自宋高宗辛巳(紹興三十一年即1161年),金兵入寇,迄開禧(1205-1207年)太定,再罹 (lí) 烽燹(xiǎn),諸署宇往迹,一切掃滅。”

宋廷三次與金簽訂屈辱和約,劃淮而治,其間曾有幾十年沒有發生大規模戰争,真州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複。乾道四年(1168年),郡守張郯修複城池,“凡城之度如其初。”原來的城門中,閉塞“通阗”,保留五門,“各建樓橹于上”。外鑿城濠,南通長江,北接山溪。開禧三年(1207年),郡守林伯成因前役甓甃 [ pì zhòu ]五百二十六丈八尺,鑿濠八百五丈,深一丈七尺。嘉定元年(1208年),郡守郭超廣之,闊十有八丈。三年(1210年),郡守潘友文增城規,建樓橹三十五、屋百八十七。五年(1212年),郡守徐景加修甓甃六百三十四丈二尺。動作多多,共同之處是“因軍城舊矩修築”,都屬修複工程。

李道傳到真州時,宋金戰争已經進入尾聲。他接着前任的作為,首先命人用磚把局部毀壞的城牆砌好,築起兩道石壩來護衛沿江兩岸的居民,加深兩條護城河,又在陳公塘設堤,有警報就決開堤壩作為屏障,以穩定人心。《宋史 李道傳傳》記載:“城圮弗治,道傳甓之,築兩石壩以護濱江居民,益浚二壕,又堤陳公塘,有警,則決之以為阻,人心始固。”其實不僅于此,李道傳在真州還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即向朝廷正式呈報請求增築東西兩翼城工程。

【儀征史志】知州李道傳:功成不必在己任

《宋史 李道傳傳》

他給朝廷的《申文》叙述了真州的形勢:“淮東路程,自滁州取六合,自盱眙取天長,兩路會于真州,兩晝夜可到。既到真州,四十裡可渡鎮江,六十裡可渡建康,實為陸路要沖。城内居民,比城外僅十分之一。自轉運司以及富豪大賈之家、交易繁會之處,皆在城南。”

增築東西兩翼城勢在必行。《申文》說:“照得州城狹窄,是以前任嘗議增築,包裹東、西兩廂阛阓數千家于新城之内。然累任守臣莫敢申其說者,工役不小,用賦殷廣。朝廷科降或艱,未免添貼。州郡分外責任,徒爾自勞。規模有緒,則後人享成終之名。工役中綴,則一身受罔功之責。” 可見增築東西翼城并非李道傳的原創,而是前任們早有設想和打算。累任知州沒有正式向朝廷提出請求,是因為心存顧慮。當時知州任期很短,一般隻有兩三年,有的甚至隻有一年,而築城工程浩大,投資也多,是以在一個任期内根本不可能完成。工程搞得不好還要承擔責任,搞好了功勞卻是後任的。是以雖有想法,卻一直沒有能夠付諸實施。

李道傳性格沉穩, 接手這項議題向朝廷呈報是經過審慎考慮的。他在《申文》中明确表示:“道傳竊謂築城夫役,固不可迫。積日累月,自見成功。”又說:“道傳前來所申,固不敢謂任内可以了畢。”隻是認為“要當以果斷立事而不牽以浮言,以持久成功而不責于近效,庶幾财不大傷,人無虛擾。” 并提出了實施計劃,“前人嘗欲築兩翼城,但費大,非倉促可成。道傳當先立規制,使後來可繼。欲從朝廷借會子十六餘萬貫,付本州作本,以其利息充版築之費。曆以歲月,漸見次第。所有城磚,且從本州增窯燒辦。一二年後,版築稍成,磚數亦積。後來者為之不綴,不患不成。”第二年,再次向朝廷呈文請求,終于得到批複,“準借交會共五萬貫,付真州作本營辦。”

遺憾的是,當年秋李道傳即遷任提舉江東路常平茶鹽公事,離開了真州。

不過,李道傳既已破題,正如他所期望的,“後來者為之不綴。”繼任知州豐有俊趁勢而上,任内開工築東翼城九十二丈八尺,鑿河百丈。接着經過連續幾任知州的努力,直到寶慶元年(1225年),郡守兼運判上官奂友全面完成了東西兩翼城增築工程,“兩翼之形始備。” 南城則因地制宜,依托潮河為天然屏障。因為“城之南,面江,其勢緩,且重遷民居,難議版築。乃即潮河之南,創開重濠,壘土為垅,與東、西兩翼城形勢相接,為城門、拖闆橋各一。”至此,實作了将城南的重要設施和繁華區包入翼城内,形成外濠内城、水阻屏蔽的布局,達到遏金騷擾、守城居安的目的,真州城在原來建安軍城的基礎上也擴大了規模。可謂 “形勢天成,江山改觀。”

真州東西翼城增築工程前後曆經七任知州,曆時13年。李道傳任内未及一磚一瓦,但是他率先呈報朝廷,“先立規制”,倡導功成不必在已任,推動了工程的實施,實屬功不可沒。《宋史 李道傳傳》評價他“居官以惠利為本”。李道傳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講求的是惠利于地方,惠利于百姓,是有大胸懷的人。

END

融媒體記者:儀征史志

編輯: 言文

稽核:趙國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