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的另類臉譜:徐世昌的調虎離山之計,段祺瑞見招拆招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二百七十一):姜還是老的辣。

北洋七年,正式走馬上任的徐世昌,開始明白自己小老弟袁項城的苦衷,才知道北洋軍閥的頭把交椅,坐起來不僅紮腚,而且還有性命之虞。當年的袁項城還有知遇之恩擺在台面上護身,此時的徐世昌隻剩下倚老賣老的那點威望,畢竟自己是手無寸鐵的一介文人,一群窮兇極惡的草頭王,還真的不容易擺平。當然,最大的危機還是來自那位已經退位的段祺瑞。徐世昌這隻兩朝水晶狐雖然不是浪得虛名,但是段祺瑞這隻北洋之虎現在扮作人畜無害,不能不讓他心生忌憚。徐世昌對于段祺瑞的為人還是了解的,畢竟是老相識,而且老段的口碑一直不錯,徐世昌真正顧忌的是他身邊的頭号策士,被稱為“小扇子”的徐樹铮。

曆史的另類臉譜:徐世昌的調虎離山之計,段祺瑞見招拆招

其後,徐世昌果斷先下手為強。老徐自然比小徐略勝一籌,他給段祺瑞設下的是調虎離山之計。一方面給徐樹铮加官進爵,送其出洋考察,一方面穩住段祺瑞開始策劃南北和談。沒了徐樹铮建言獻策的段祺瑞,就像是一隻跛腳虎,水晶之狐就可以在廟堂之上撒歡了。在南北議和之際,段祺瑞一直在冷眼旁觀,他需要見招拆招。一方面召回徐樹峥,另一方面在議和的條件上留下後手,那就是條件中限制不會“對等議和”。回國後的徐樹铮,段祺瑞急令其繼續以參戰軍的名義編練皖系軍閥的嫡系人馬。此時的段祺瑞雖然離任,但是還兼着參戰督辦的職位,利用權柄已經以最快的速度,打造了三個師以及四個混成旅的嫡系人馬。

曆史的另類臉譜:徐世昌的調虎離山之計,段祺瑞見招拆招

但是,這隻新編練的參戰軍裝備的均是日軍的軍火,而且多由日軍武官訓練,在波瀾詭谲的壓力之下,段祺瑞不敢過于顯露,徐樹铮也建議帶着這批人馬屯駐西北。北洋八年的初夏,徐樹铮正式被任命為西北籌邊使,這個職位的實權遠高于曹锟的四省經略使以及張作霖的東三省巡閱使,節制陝、甘、蒙等西北數省的全權,俨然最早的西北王,練兵購械以及稅賦給養可以自主定奪,這個任命是以徐世昌總統的指令發表的,而且答應徐樹铮仿照曹锟的四省經略使成例,鑄造一顆虎虎生威的銀質獅紐大印,而且徐樹铮開駐庫倫的參戰軍,饷銀也比内地各軍高四成。

曆史的另類臉譜:徐世昌的調虎離山之計,段祺瑞見招拆招

最終,面對徐樹铮的各種要求,徐世昌幾乎全盤接受,目的也是調虎離山之計的延續,同意授予徐樹铮經營西北的大權,可以将其調離北洋中樞,以免留在京畿興風作浪。然而見招拆招的段祺瑞,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着耐人尋味的姿态,是年十二月十五日,立下大功的徐樹峥再次傳回庫倫之際,段祺瑞親率北洋軍閥上百名軍官在保和殿歡送,這對北洋軍閥中的君臣搭檔典範,與曹锟和吳佩孚旗鼓相當。雖說兩人單打獨鬥可能都比不上徐世昌的縱橫捭阖,但是聯手之後仍然在西北打造出皖系軍閥引以為恃的嫡系人馬。然而虎狐相争之下,恃才傲物的徐樹铮也越發飛揚跋扈,直系軍閥與奉系軍閥開始越走越近,徐世昌不得不祭出一邊倒的政策與之抗衡,北洋軍閥内部的裂痕已無法回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