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奉系軍閥與直系軍閥的“蜜月期”:張作霖給吳佩送厚禮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三百二十九):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于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采于夏月。

在北洋史上,算上“浙奉戰争”直系軍閥與奉系軍閥之間幹過三次架,其中“玉帥”吳佩孚屬于關鍵人物。但是第二次直奉戰争中,吳佩孚功敗垂成,敗逃兩湖。此後,西北軍的馮玉祥和奉軍執缰人張作霖執掌中樞。但是吳焘也銜張作霖之命,在天津與嶽陽之間奔走聯絡,因為這時已有馮玉祥回歸直系軍閥的傳言,張作霖對此事甚為疑懼,是以一再要求與吳佩孚“捐棄前嫌,同心救國” ,甚至對吳的使者“言之淚下”。民國十四年十一月,馮奉的張家口會議上,正是馮的代表,強烈反對與吳佩孚聯手,隻願意與孫傳芳和蕭耀南合作。事實上,這也是馮玉祥自始至終的一條底線:“聯直不聯吳”。

奉系軍閥與直系軍閥的“蜜月期”:張作霖給吳佩送厚禮

與此同時,老謀深算的張作霖,卻送來一份讓吳很難拒絕的“大禮”。這份厚禮是剛從郭松齡事件中回過神來的張作霖,立即派使與吳佩孚達成協定,主要内容在于劍指南方與馮系軍閥,以及事成後奉軍出關,關外地盤由張作霖主持,吳不過問,以直、魯地盤歸吳,張宗昌和李景林等也各有地盤,以後中樞和陝、甘、豫地盤,聽吳佩孚主持,奉張絕不過問。這無異于恢複到第二次直奉戰争前的狀況,據此,吳佩孚可以輕而易舉地入主京畿,再次挾“中樞”以令諸侯。正是出于這種打算,吳佩孚在與奉系達成妥協後,立即結束在山東與張宗昌的戰事,利用河南的地方力量,消滅隸屬馮玉祥的嶽維峻部,與奉系聯手将馮玉祥的西北軍趕出河北。

奉系軍閥與直系軍閥的“蜜月期”:張作霖給吳佩送厚禮

這是直系軍閥與奉系軍閥的“蜜月期”,馮不得不通電下野,以避鋒芒,另一方面則讓部下向張作霖發電,離間張吳,認為吳與張“三次尋仇,所蓄怨毒,抑尤甚焉,絕非一二人虛辭通款,所能渙然冰釋”,并進言:“奉、馮兩軍唇齒相依,倘伊得勢,固不利于敝軍亦非有利于奉方”。不過,鑒于馮曾經與郭松齡密謀反奉,張作霖并不相信馮及其部下的“好意”,繼續支援吳佩孚。到民國十五年奉夏之交,吳佩孚的直軍已經突破保定,兵臨京畿,那張蒙着虎皮的椅子似乎已經在向他招手了。不過,雙方的猜疑一開始便顯現出來。饒有興味的是,不論是直吳,抑或是奉張,他們在解釋合作的原因時,皆打出“信義”的招牌。

奉系軍閥與直系軍閥的“蜜月期”:張作霖給吳佩送厚禮

譬如,面對西北軍多次低三下四的乞和請求,包括奉系軍閥少帥在内的奉軍前線軍官大多為之動心,但張作霖卻堅持己見,他的解釋是:“我為顧全信義起見,既曾與吳合作,吳已進兵,我方灤州之舉,在事勢上不得不讓。”而吳佩孚也曾在民國十五年對魏益三說過:“一個人活一輩子,又能有多少光陰?總應當以信義重,利害為輕。我既然答應同張雨亭合作了,怎麼又能食言反悔呢?”是以說,在永恒的利益面前,枭雄巨擘之間還有信義這塊鐵打的招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