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平軍悍将黃隆芸:戰鬥中折斷手臂,還繼續與湘軍血戰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這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起點,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從廣東、廣西出來的“老兄弟”損失慘重,太平軍成分由此發生改變。為了振興太平天國,繼續堅持抗清鬥争,陳玉成、李秀成不得不從流民、散兵遊勇、天地會、地痞、流氓等人群中招募士兵。如此,太平軍規模龐大,但戰鬥力、戰鬥意志都大打折扣,很難與湘軍硬碰硬。

太平天國後期,太平軍素質低下,紀律敗壞,還經常投降湘軍。但是,從兩廣出來的“老兄弟”還是一如既往地勇猛善戰,他們戰鬥力強悍,意志堅定,不會輕易投降湘軍,是陳玉成、李秀成軍團中的精銳。本文主角,祥王黃隆芸:戰鬥中手臂被打斷,處在湘軍層層包圍中,依然血戰到底,值得敬佩。

太平軍悍将黃隆芸:戰鬥中折斷手臂,還繼續與湘軍血戰

黃隆芸,廣西桂平人,早期拜上帝教成員,也是金田起義元勳。1847年,馮雲山在廣西桂平傳教,号召貧苦大衆起來反抗清朝統治,改變自己命運。黃隆芸家境貧困,馮雲山又能說會道,懂得宣傳政策,把握人物心理,黃隆芸自然爽快入會,成為拜上帝教一分子。

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黃隆芸,隸屬楊秀清麾下。不過,此時黃隆芸并沒什麼表現機會,羅爾綱《太平天國史》中對其定都天京前之事迹,也沒有詳細記載。但是,黃隆芸從廣西一路殺到天京,還能存活下來,證明他還是有點真本事。要知道,兩廣“老兄弟”能順利抵達天京的,也就是萬餘人。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首義王爺”死的死,走的走,陳玉成、李秀成唱起了主角。此時,黃隆芸隸屬李秀成,在忠王麾下效力。

太平軍悍将黃隆芸:戰鬥中折斷手臂,還繼續與湘軍血戰

1863年8月,李秀成率大軍從蘇州出發救援無錫,此時已經冊封為祥王千歲的黃隆芸率領太平軍水師艦隊,與淮軍在大橋下激戰。此次戰鬥,黃芸隆表現非常勇猛,他駕馭戰船沖殺在第一線,利用火炮猛烈轟擊淮軍艦隊,取得擊沉數艘敵艦之戰績。

經此一戰,黃隆芸名聲大噪,深受李秀成賞識。史載:“以輪船大炮大戰淮軍于大橋角,始著聞。”無錫之戰,黃隆芸表現勇猛,戰績不錯,但是淮軍有英法列強協助,開花大炮數量衆多,太平軍還是未能打破淮軍封鎖線。

1863年12月,郜永寬等八大将叛變投降,李鴻章奪取蘇州,然後聚集重兵圍攻無錫。此時,李秀成就在無錫,處境相當危險,但黃隆芸奮力拼殺,掩護忠王突出重圍,朝丹陽方向進發。

太平軍悍将黃隆芸:戰鬥中折斷手臂,還繼續與湘軍血戰

李秀成從無錫突圍後,堂弟李世賢建議他留在丹陽,不要回到天京“送死”。留在丹陽,李秀成并不願意,因為他年過七十歲的老母親還留在天京,處在湘軍包圍之中。李秀成是個孝子,他連夜趕回天京,卻讓黃隆芸留下來,讓他協助李世賢作戰,前往江西征集糧食,待秋收後再率兵回京“勤王”。

李世賢,廣西藤縣人,忠王李秀成堂弟,冊封為侍王千歲,是太平天國後期四大“中興名将”之一,麾下兵馬衆多。此時,李世賢麾下還有20餘萬人,實力尚存,但他桀骜不馴,對洪秀全不滿,他對“勤王”沒積極性。

1864年7月,天京陷落,李世賢不但沒有去迎接幼天王,還直接“跑腿”,前往福建、廣東。天京陷落,太平軍士氣低迷,湘軍乘勝追擊,李世賢一路難逃。此時,黃隆芸授命攻打福建漳州,為大軍尋找落腳點。

太平軍悍将黃隆芸:戰鬥中折斷手臂,還繼續與湘軍血戰

黃隆芸作戰勇猛,頗具謀略,漳州很快就被攻陷,李世賢有了落腳點,太平軍士氣有所好轉。可惜,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之間沖突重重,左宗棠率湘軍圍攻漳州,李世賢向汪海洋求助,讓他率軍前來,内外夾擊湘軍。誰知,汪海洋無視李世賢,他直接帶兵南下廣東,坐視漳州被湘軍圍攻。

漳州之戰,李世賢軍團損失慘重,10餘萬人要麼陣亡,要麼投降湘軍,李世賢血戰突圍,僅剩十餘人,被迫逃入山林避難。李世賢突圍時,黃隆芸承擔斷後任務,與黃少春、王德榜、高連升等湘軍悍将激戰,壓力非常大。為了讓主帥能順利突圍,黃隆芸身先士卒,主動攻擊湘軍,吸引左宗棠注意力。

黃芸隆奮力拼殺,成功掩護主帥撤退,但自己卻陷入湘軍層層包圍中。湘軍團團圍攻,黃隆芸且戰且退,尋找機會突圍而出。

太平軍悍将黃隆芸:戰鬥中折斷手臂,還繼續與湘軍血戰

一番厮殺後,黃隆芸殺出重圍,但半路被團練武裝截殺,損失慘重。高連升、王德榜、黃少春緊追不舍,與團練武裝夾擊太平軍。如此,黃隆芸陷入絕境,突圍毫無希望,但他依然血戰到底,不願投降湘軍。

湘軍人數衆多,黃隆芸卻毫無畏懼,即使手臂被打斷,他還是操刀沖殺,與湘軍肉搏。史載:“高連升、黃少春逐及,祥王督軍死戰,不支,且戰且卻,退上絕嶺,酣鬥折臂,遂與天将陳有才、胡艾森等皆為擒殺。”

手臂被打斷,黃隆芸并未屈服,依然繼續戰鬥,結果被湘軍殺害。就此而言,黃隆芸也是一枚悍将,令人敬佩。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