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的另類臉譜:軍閥眼裡的有傷風化,穿着短袖校服也會被抓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二百零六):古今隻換衣冠。

北洋軍閥後期崛起的新秀,科班出身的已經不多,除了精明過了頭的閻錫山還算是留過洋的海歸,其餘多是像張作霖、陸榮廷以及張宗昌這些大字不識幾個的主。粗人當國,行事雖說雷厲風行但也粗糙,或者可以說是粗野。行軍打仗,大有當年野蠻之風,許諾下城即賞,三日不封刀,自由活動者,大有人在,所謂的治理更在意的是立威。張作霖曾有言:“劉邦取關中約法三章,我隻有一章,那就是犯錯就殺。”雖說沒有了迂腐的繁文缛節,粗人們也不再會多愁善感,但也有令他們不高興的事兒,除了打了敗仗喪師失地,還有就是他們眼裡的有傷風化。

曆史的另類臉譜:軍閥眼裡的有傷風化,穿着短袖校服也會被抓

但是,按理說前朝的士大夫們也會緻力于維持風化,“老頑固”們多放在“興儒學”的咬文嚼字上,但是軍閥們多是粗人,心思沒那麼細緻,他們所謂的維持風化,更多的是盯着女人的胳膊。每到一處駐地都會建造公館,脫下戎裝,穿上長衫開始逍遙。這不是一種對于傳統的維系,而是一種對于本職的忘懷與堕落,清末民初是女性服裝的一個變革期,在西式思潮的影響下,傳統的女性服裝如旗袍也開始改良,在本意上肯定是美感的提高與表達,但是在禁锢思想下,一時間露出胳膊的女性服裝,開始刺激到這些武夫的神經。在他們看來,這顯然是有傷風化,軍閥有這樣的心思和意向,當時又手握實權,要槍有槍,要錢有錢,要權柄有權柄,自然會采取手段。

曆史的另類臉譜:軍閥眼裡的有傷風化,穿着短袖校服也會被抓

其後,軍閥們的反應,變成了嚴厲的查禁。從北到南的各路軍閥,麾下不論是巡警還是執法隊,滿大街找“白胳膊”,東北的張作霖查,東南的孫傳芳查,陳濟棠也不甘其後。不僅指令自己的部屬嚴查,而且看似日理萬機的軍閥們還會自己親自到大街上圍堵,坐鎮山東的韓複榘就特别讨厭穿短袖的女性,隻要在街上碰到,不管是誰家的夫人還是小姐,上去就是一頓耳光,然後抓起來關禁閉。一次,一群穿着短袖校服的女學生在路上被韓複榘撞見,直接被打了一頓後給抓了起來,直到掌管山東教育的何思源告訴他,這些學生穿的是校服,是統一規定發放的,這些女學生才被放出來。

曆史的另類臉譜:軍閥眼裡的有傷風化,穿着短袖校服也會被抓

最終,更匪夷所思的是這些軍閥們卻喜歡找這些女學生當姨太太,凡是軍閥駐地的一些女子學校,總有一些女學生變成了這些軍閥的家眷,這個時候再穿着所謂的短款服裝,就變得與有傷風化沒有關系了。是以說在軍閥混戰的曆史斷面,權柄在握的實權派,掌握着各式資源,以至于腦袋裡仁義道德和男盜女娼混為一談的軍閥們,一邊制定規則,一邊又踩碎限制的界線,他們所擔心的失控與有傷風化,其實是利用手中的權柄将程序扳至自己賞心悅目的軌道,至于世道人心和公平正義,更多的還是交給後來人,但是被别人踐行與模仿的重點,可能也隻在于那份賞心悅目,也就是死後誰還管他洪水滔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