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二百零六):古今只换衣冠。
北洋军阀后期崛起的新秀,科班出身的已经不多,除了精明过了头的阎锡山还算是留过洋的海归,其余多是像张作霖、陆荣廷以及张宗昌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主。粗人当国,行事虽说雷厉风行但也粗糙,或者可以说是粗野。行军打仗,大有当年野蛮之风,许诺下城即赏,三日不封刀,自由活动者,大有人在,所谓的治理更在意的是立威。张作霖曾有言:“刘邦取关中约法三章,我只有一章,那就是犯错就杀。”虽说没有了迂腐的繁文缛节,粗人们也不再会多愁善感,但也有令他们不高兴的事儿,除了打了败仗丧师失地,还有就是他们眼里的有伤风化。

但是,按理说前朝的士大夫们也会致力于维持风化,“老顽固”们多放在“兴儒学”的咬文嚼字上,但是军阀们多是粗人,心思没那么细致,他们所谓的维持风化,更多的是盯着女人的胳膊。每到一处驻地都会建造公馆,脱下戎装,穿上长衫开始逍遥。这不是一种对于传统的维系,而是一种对于本职的忘怀与堕落,清末民初是女性服装的一个变革期,在西式思潮的影响下,传统的女性服装如旗袍也开始改良,在本意上肯定是美感的提高与表达,但是在禁锢思想下,一时间露出胳膊的女性服装,开始刺激到这些武夫的神经。在他们看来,这显然是有伤风化,军阀有这样的心思和意向,当时又手握实权,要枪有枪,要钱有钱,要权柄有权柄,自然会采取手段。
其后,军阀们的反应,变成了严厉的查禁。从北到南的各路军阀,麾下不论是巡警还是执法队,满大街找“白胳膊”,东北的张作霖查,东南的孙传芳查,陈济棠也不甘其后。不仅命令自己的部属严查,而且看似日理万机的军阀们还会自己亲自到大街上围堵,坐镇山东的韩复榘就特别讨厌穿短袖的女性,只要在街上碰到,不管是谁家的夫人还是小姐,上去就是一顿耳光,然后抓起来关禁闭。一次,一群穿着短袖校服的女学生在路上被韩复榘撞见,直接被打了一顿后给抓了起来,直到掌管山东教育的何思源告诉他,这些学生穿的是校服,是统一规定发放的,这些女学生才被放出来。
最终,更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军阀们却喜欢找这些女学生当姨太太,凡是军阀驻地的一些女子学校,总有一些女学生变成了这些军阀的家眷,这个时候再穿着所谓的短款服装,就变得与有伤风化没有关系了。所以说在军阀混战的历史断面,权柄在握的实权派,掌握着各式资源,以至于脑袋里仁义道德和男盗女娼混为一谈的军阀们,一边制定规则,一边又踩碎约束的界线,他们所担心的失控与有伤风化,其实是利用手中的权柄将进程扳至自己赏心悦目的轨道,至于世道人心和公平正义,更多的还是交给后来人,但是被别人践行与模仿的重点,可能也只在于那份赏心悦目,也就是死后谁还管他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