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的另類臉譜:兩個算命先生一見如故,段祺瑞被迫打造嫡系人馬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二百六十七):白菜燴豆腐。

北洋七年的初夏,段祺瑞連哄帶騙,終于請動曹锟與張懷芝重回兩湖前線,第五次作戰計劃似乎有望執行,沒想到兩位老夥計都寄希望于坐享其成,等着後起之秀吳佩孚賣力氣。吳子玉作為一代儒将,在北洋軍閥中不僅學曆高,而且志存高遠,出淤泥而不染。雖說吳佩孚也算是書生領兵,但是對付兩湖地區的雜牌軍,一群烏合之衆自然成了這位秀才信手拈來的功名。就像段祺瑞對南征耿耿于懷一樣,吳佩孚也有自己的夙願,那就是通過一種更溫和的手段,謀求天下歸一。比起直系軍閥老頭子馮國璋的一昧求和,這位直系軍閥中崛起的新星,他希望和平,但是也不怕幹架。

曆史的另類臉譜:兩個算命先生一見如故,段祺瑞被迫打造嫡系人馬

但是,吳佩孚不想為一群屍位素餐的北洋元老們賣命,西南前線的兩位上司,曹锟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吳秀才即使自己也成了“吳玉帥”,仍然是恭敬有加,但是張懷芝這樣的草包,确實不入吳佩孚之眼。然而真正促成吳佩孚在前線停戰的人選,卻是一位算命先生。這個算命先生不是别人,乃是前任湖南督軍譚延闿的同科兄弟張其锽,不但善寫詩文,而且精通星相,這可與熱愛占課算命的吳佩孚看對了眼,畢竟吳佩孚當年落魄時也在京師崇文門外擺過算命攤子,張其锽作為譚延闿的說客,拜會吳佩孚之後一見如故,兩位算命先生惺惺相惜,張其锽自稱研究六壬之學五年之久,以至于無師自通,吳佩孚也憶起當年作為算命先生擺攤謀生的峥嵘歲月,不禁眼紅心熱,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曆史的另類臉譜:兩個算命先生一見如故,段祺瑞被迫打造嫡系人馬

其後,兩人不免感到志同道合,更重要的是為湘軍與吳佩孚對話提供了機會。按理說都是同行相輕,沒想到吳佩孚和張其锽這兩個算命先生卻一見如故,直接促成了是年六月二十五日的直軍與湘軍的停戰,雙方握手言和進而湘南無戰事。但是粵軍大舉反攻,北洋軍相繼丢掉龍岩、龍溪等地,作為援粵北洋軍的主将,張懷芝還等着向曹锟“借趙雲”,也就是等着吳佩孚前來沖鋒陷陣,面對此時的境況隻有偃旗息鼓,哪還有勇氣繼續揮師“援粵”。段祺瑞雄心勃勃的第五次作戰部署,就這樣因為兩個算命先生的一見如故而宣告破産。這般虎頭蛇尾,确實讓執拗的段祺瑞不甘心,但是也沒有辦法,畢這隻北洋之虎是位孤家寡人,沒有自己的嫡系人馬。

曆史的另類臉譜:兩個算命先生一見如故,段祺瑞被迫打造嫡系人馬

最終,面對前線的北洋軍“博物館”,也就是直軍、奉軍、魯軍、蘇軍、定武軍等形形色色的地方軍閥人馬,還有張敬堯的第八師和馮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然而肯為其忠心賣命的卻沒有,段祺瑞開始明白僅依靠廟堂資本将會日漸羸弱,于是被迫打造自己的嫡系人馬。因為一戰的契機,麾下策士徐樹铮也早有布局,段祺瑞于是令其以參戰軍的名義編練屬于皖系軍閥的嫡系人馬,具體的練兵地點選在小站,這個北洋軍的發迹之地,北洋軍閥老頭子袁項城的成名之地,三個混成旅的參戰軍整裝待編,接着逐漸擴大,白菜燴豆腐,誰也不沾誰的光,段祺瑞将擁有自己的嫡系人馬。小站練兵成就了袁項城,此時的段祺瑞,也在期待着屬于自己的榮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