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四軍史上第二個災難,僅次于皖南事變,八百将士因沉船遇難

新四軍曆史上最大的災難,是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的皖南事變,數千名新四軍官兵因為此事件,慘遭國民黨頑固派殺害。然而在新四軍史上,還有一場災難卻少有人知,八百将士因為一起沉船事件而集體遇難。

新四軍史上第二個災難,僅次于皖南事變,八百将士因沉船遇難

這一事件又叫中安輪沉船事件,發生在抗日戰争剛剛勝利之後,雖然國共雙方正在和談,但蔣介石隻把和談作為幌子,正在全力準備内戰,黨中央提出了“向北推進、向南防禦”的戰略,将兵力向北方集中。

這時國民黨軍隊在顧祝同的率領下已進至杭州,顧祝同還做着再發動一次“皖南事變”的美夢,企圖攔截我軍于長江以南,形勢異常緊張。新四軍加快了渡江北上的步伐,利用有限的船隻晝夜不停的運送部隊。

新四軍史上第二個災難,僅次于皖南事變,八百将士因沉船遇難

當時,粟裕率蘇浙軍區第一、三縱隊迅速北撤,作為第一批人員率先渡過長江;葉飛率第四縱隊及江南其他部隊,作為第二批也順利過江。最後一批過江的是四縱政委韋一平率領的掩護部隊,他帶領最後一船一千人過江。

運送人員的渡船是“中安”号渡輪,是艘民國初年建造的老式輪船,已經營運30多年,裝置和船體都老化嚴重,可以搭載五百人左右。但由于是最後一批,是以一千餘人一起上船,使輪船嚴重超載。

新四軍史上第二個災難,僅次于皖南事變,八百将士因沉船遇難

當晚風大浪高,江水刺骨,當船行至泰興縣的江面時,船底突然進水,形勢非常危急,政委韋一平當機立斷,指令所有人員泅渡過江。他的警衛員找來一塊船闆,幫助他泅渡離船。韋一平說:“我是指揮員,不會先離開。”

正當韋一平繼續指揮船倉中人員外撤時,輪船徹底傾覆,韋一平與800多名指戰員一同遇難,終年39歲,全船隻有200多人逃上了岸,他的警衛員被他推入水中得以生還,警衛員一直說:首長是會水的,但放棄了逃生的機會。

新四軍史上第二個災難,僅次于皖南事變,八百将士因沉船遇難

韋一平政委等八百餘人遇難,是新四軍的又一重大損失。為緬懷先烈、教育後代,江蘇省政府為烈士們修墓遷葬,立碑建館,将原安葬在天星橋江邊的烈士忠骨遷至泰興北郊安葬,泰興縣委、縣政府舉行了隆重的忠骨安葬儀式。此後又建成了中安輪紀念館,葉飛将軍親自題詞:“烈士英靈,永鎮江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