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碾莊之戰,華野損兵6萬多人,粟裕:倘若一對一,我不是他的對手

我們這一代生在新中國,在祖國母親溫暖的懷抱裡,可以說是未曾親眼目睹過硝煙彌漫的戰場,也許正是這份素未謀面給想象增添了趣味,對近代軍事的熱情随之高漲,那些自炮火中一路走來,奠定了新中國基業的前輩就更令我們佩服。

前人的努力永遠不會被遺忘,新中國成立後,評選出了十大元帥、十位大将、57位上将以及無數少将,共計1600多位開國将帥。

粟裕的軍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将,不可謂不光榮,這個軍銜也顯示出了粟裕的能力之強,以及對新中國的貢獻。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卻曾說過:“如果一對一,我不是他的對手。”

碾莊之戰,華野損兵6萬多人,粟裕:倘若一對一,我不是他的對手

早年事迹

這位能讓粟裕如此敬重,說出上述話語的人,就是黃百韬。和當時的很多人一樣,黃百韬家境貧寒,在時代的洪流裡無所适從,為了安身立命,他選擇從軍,當個丘八。

由于在成長中沒能得到較好的營養供給,他發育受到限制,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看起來好像其貌不揚,不像個軍人。

身處亂世,時局變幻,人自然也要因世推移,不能死腦筋,黃百韬顯然就很靈活,在軍旅生涯中,他先後換了多個效忠者。

碾莊之戰,華野損兵6萬多人,粟裕:倘若一對一,我不是他的對手

一開始,黃百韬跟随的是江蘇省督軍李純,後來又改而投靠了張宗昌,張宗昌死後,沒了主子的黃百韬這才投靠到了老蔣門下。

不過在一開始,黃百韬雖然在老蔣手下,但卻不受他的重視,因為老蔣用人唯親,偏愛嫡系,但黃百韬不是保定軍校畢業,也不是出身黃埔軍校,更非老蔣的嫡系,更何況,黃百韬之前頻繁跳槽的操作,也引起了蔣介石的戒心,很難完全信任他。

是以蔣介石并沒有給黃百韬兵權,而是讓他擔任軍委會的參謀,不過後來因緣際會之下,黃百韬博得了陳誠的青眼,陳誠看到了他身上蘊含的巨大潛能,讓他出任第25軍軍長。

碾莊之戰,華野損兵6萬多人,粟裕:倘若一對一,我不是他的對手

這個決定大概也有考驗黃百韬的意思,因為這個第25軍軍長的位子實在不是個輕松差事,當時的第25軍是新近組建的軍隊,其主體部分是川軍,東北軍和少量中央軍,人員混雜,綜合素質差。

黃百韬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通過嚴格的訓練,提高了第25軍的戰鬥力。

解放戰争期間,第25軍十分風光,被整編為了第25師,仍舊由黃百韬帶領,在黃百韬的指揮下,25師屢屢獲勝,攻防都是十分拿手。這支一開始并不起眼的雜牌軍,後來倒成了國軍的招牌。

碾莊之戰,華野損兵6萬多人,粟裕:倘若一對一,我不是他的對手

初次交鋒

孟良崮戰役時,黃百韬是積極服從調令救援張靈甫,雖然最後未能如願,但他帶領士兵拼死作戰,造成第25師傷亡過半,是以獲得了一枚四等寶鼎勳章。

解放軍發兵解放山東時,又對上了黃百韬,黃百韬在膠東前線指揮作戰,一度阻擋了解放軍的攻勢,給我軍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蔣介石對黃百韬的表現非常滿意,很快又把他調到了重要戰區河南,在河南戰場,黃百韬與劉伯承你來我往,也是不落下風。

碾莊之戰,華野損兵6萬多人,粟裕:倘若一對一,我不是他的對手

事實上,碾莊之戰不是粟裕與黃百韬的第一次交鋒,豫東戰役中,他們二人就已經打過照面了。

當時粟裕一度擊潰國民黨戰線,黃百韬緊急救場,率領士兵攻打我軍側翼,分散我軍兵力,減輕了國軍正面戰場承擔的壓力,國民黨退敗的趨勢為之一滞,黃百韬身先士卒,把失去的陣地又收回了不少。

他的表現挽回了蔣介石的臉面,使蔣介石可以大言不慚地稱此次戰役為“中原大捷”。蔣介石為了表彰他在沖鋒陷陣之間的勇猛,親自給他頒發了一枚青天白日勳章,還把他提拔成第七兵團司令官。

碾莊之戰,華野損兵6萬多人,粟裕:倘若一對一,我不是他的對手

士為知己者死,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黃百韬備受感動,自然更加賣力,粟裕也在戰後發出感慨:“一對一,我不是他的對手!”

碾莊之戰

淮海戰役爆發後,事事争先的黃百韬也沒有落于人後,他承擔起了急先鋒的責任,領先參戰國軍行進,也是是以,他的部隊最終在碾莊圩被華東野戰軍(簡稱華野)包圍,此時黃百韬手裡的軍隊,隻有一支是嫡系中央軍,其他都是雜牌軍。

碾莊之戰,華野損兵6萬多人,粟裕:倘若一對一,我不是他的對手

以常識來判斷雜牌部隊的戰鬥力肯定是比較低下的,應該就像紙老虎一樣,會被輕易擊敗,但事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黃百韬指揮得力,手下士兵也奮勇上陣,頑強作戰,和我軍展開了激戰。

戰前華野指揮部預測少至三天,多至五天就一定可以擊潰敵人,事實上,這場戰鬥持續了15天。

碾莊之戰,雖然我軍全殲敵人,但付出的代價也是慘痛的,軍内傷亡高達六萬多人,這一場戰役,成為解放戰争中華野經曆過的最慘痛的一戰。

碾莊之戰,華野損兵6萬多人,粟裕:倘若一對一,我不是他的對手

在開戰之前,毛主席特意對粟裕作出訓示:應該先拿黃百韬的部隊開刀,因為在注重派系的國軍中,黃百韬不是嫡系,就算被圍困,也不會得到全力營救。

這一預測最終也被證明是正确的,黃百韬以不到8萬人的兵力堅持了15天,卻始終沒能等到救援的隊伍,最終難以支撐,全軍覆沒。

絕望之下,黃百韬吞槍自盡,但他仍希望自己的死能給國軍敲響一記警鐘,可以說是過于天真了。

碾莊之戰,華野損兵6萬多人,粟裕:倘若一對一,我不是他的對手

小結:

能得到粟裕的高度評價,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黃百韬确實是一個有真才實學,具有高超指揮能力的将領。

可是,獨木難支,就算一個人的力量有多麼大,也無法獨自挽救一艘沉沒中的輪船,反而還有被輪船拖累着,一同沉沒。黃百韬是個能人,可惜他上錯了船,選了一條錯誤的航道,自然不會有好結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