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李達是著名的參謀長,但還有一位開國上将他一生九任參謀長,參加了淮海戰役的全過程,鄧老總和陳老總争搶着要他,他就是名将陳士榘。
陳士榘,1909年4月出生在湖北武昌黃土陂一戶貧困人家,輾轉辍學。16歲時經人介紹到一家雜貨店鋪當徒工,每天累得暈頭轉向,卻吃不飽穿不暖。後來他在家鄉參與組織農民協會,後又參加了湖北省委舉辦的學生軍事訓練班學習,編入武昌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

土地革命時期,陳士榘參加秋收起義,随部隊到達井岡山。1930年,他擔任第34師參謀長,參加了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曾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參與指揮溫坊戰鬥,殲國民黨軍4000餘人。1934年10月,陳士榘随紅軍參加長征到達陝北後,他又擔任紅4師參謀長。1936年底,陳士榘擔任紅30軍參謀長。
抗日戰争時期,陳士榘擔任115師343旅參謀長,是旅長陳光的重要軍事助手。陳士榘參與并指揮了平型關戰役,遺憾的是沒有抓到日軍的俘虜。但在平型關戰役不久,陳士榘居然親手抓住了一個日軍俘虜。
那天,八路軍包圍了一個院子,有一鬼子在其中,八路軍想扔手榴彈炸死這位俘虜,但被陳士榘給制止了,他想活捉這位鬼子。于是陳士榘獨自走上前,一把奪過這個鬼子的手槍,并将鬼子撲倒在地,活捉了他。這是八路軍抓到的第一個日軍俘虜。陳士榘一時名聲大震。
1940年,陳士榘來到敵後山東戰場,115的參謀長周昆出走,于是陳士渠接任了周昆的職任,擔任了115師參謀長,協助陳光和羅榮桓工作。
抗日戰争勝利後,陳士榘又到北平軍調部,擔任參謀長,參與國民黨方面的談判工作,談判時為了能和對方身份對等,陳士榘還被授予少将軍銜。
解放戰争時期,陳士榘擔任着兩個軍的參謀長,一是新四軍參謀長,另一個是山東野戰軍參謀長。後來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并,組建了華東野戰軍,陳士榘仍然擔任參謀長。他先後指揮了萊蕪戰役、孟良崮等大的戰役。
淮海戰役第二階段,黃維負隅頑抗,關鍵時刻,鄧批揮将陳士榘調過來協助指揮,他讓陳士榘在這次戰役中多想點子。陳士榘立刻着手調查研究,他提出了集中兵力先打尖谷堆,然後利用優越的地勢再打平谷堆。
陳士榘的建議果然收到效果,黃維兵團很快覆滅。這時陳士榘又接到了陳老總的來電,要他火速趕回去參加圍殲杜聿明集團的戰鬥。淮海戰役三個階段的全過程。陳士榘都參加了,後來第三野戰軍成立,陳士榘不再任參謀長,而是當了兵團司令員,執掌第八兵團,從此他的參謀生涯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