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品質管理確定項目需求,包括産品需求,得到滿足和确認。
項目品質管理需要兼顧項目管理與項目可傳遞成果兩個方面。
品質與等級不是相同的概念。
品質水準未達到品質要求肯定是個問題,而低等級不一定是個問題。
精确是對精密程度的度量。
準确是對正确性的評估。
現代品質管理方法承認以下幾方面的重要性:
客戶滿意
預防勝于檢查。預防錯誤的成本通常遠低于在檢查或使用中發現并糾正錯誤的成本。
持續改進
管理層的責任。管理層在其品質職責内,肩負着為項目提供具有足夠能力的資源的相應責任。
品質成本(COQ)。品質成本是指一緻性工作和非一緻性工作的總成本。一緻性工作是為預防工作出錯而做的附加努力,非一緻性工作是為糾正已經出現的錯誤而做的附加努力。

規劃品質管理是識别項目及其可傳遞成果的品質要求和/或标準,并書面描述項目将如何證明符合品質要求的過程。
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為整個項目中如何管理和确認品質提供了指南和方向。
品質規劃應與其他規劃過程并行開展。
見 4.2.3.1 節。
範圍基準
項目範圍說明書。産品範圍通常包含技術問題細節及會影響品質規劃的其他事項。滿足所有的驗收标準意味着發起人和客戶的需求得以滿足。
WBS
WBS詞典
進度基準
成本基準
其他管理計劃
見 13.1.3.1 節。
見 11.2.3.1 節。
見 5.2.3.1 節。
見 2.1.5 節。
見 2.1.4 節。
對每個品質活動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就是要比較其可能成本與預期效益。
失敗成本常分内部(項目内部發現的)和外部(客戶發現的)兩類。失敗成本也稱為劣質成本。
7QC 工具,用于在 PDCA 循環的架構内解決與品質相關的問題。
因果圖,又稱魚骨圖或石川圖。推到可行動的根本原因
流程圖,也稱過程圖。所需要的步驟順序和可能分支。它通過映射 SIPOC 模型(見圖 8-6)中的水準價值鍊的過程細節,來顯示活動、決策點、分支循環、并行路徑及整體處理順序。了解和估算一個過程的品質成本。通過工作流的邏輯分支及其相對頻率,來估算品質成本。
核查表,又稱計數表,是用于收集資料的查對清單。
帕累托圖,是一種特殊的垂直條形圖,用于識别造成大多數問題的少數重要原因。
直方圖,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條形圖,用于描述集中趨勢、分散程度和統計分布形狀。與控制圖不同,直方圖不考慮時間對分布内的變化的影響。
控制圖,用來确定一個過程是否穩定,或者是否具有可預測的績效。根據協定要求而制定的規範上限和下限,反映了可允許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散點圖,又稱相關圖。來估算自變量的變化将如何影響因變量的值。
是将實際或計劃的項目實踐與可比項目的實踐進行對照,以便識别最佳實踐
實驗設計(DOE)是一種統計方法,用來識别哪些因素會對正在生産的産品或正在開發的流程的特定變量産生影響。DOE 也有助于産品或過程的優化。
DOE 也有助于産品或過程的優化。
頭腦風暴
力場分析
名義小組技術
品質管理和控制工具。(将在 8.2.2.1節定義)
對項目管理過程和産品開發過程進行分析的各個步驟,以識别增值活動。
過程邊界
過程配置
過程測量名額
績效改進目标
品質測量名額專用于描述項目或産品屬性
測量名額的可允許變動範圍稱為公差
核對單是一種結構化工具,通常具體列出各項内容,用來核實所要求的一系列步驟是否已得到執行。
幹系人登記冊(見 13.1.3.1 節)
責任配置設定矩陣(見 9.1.2.1 節)
WBS 和 WBS 詞典
確定采用合理的品質标準和操作性定義的過程。
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促進品質過程改進。
品質保證旨在建立對未來輸出或未完輸出(也稱正在進行的工作)将在完工時滿足特定的需求和期望的信心。
品質保證工作屬于品質成本架構中的一緻性工作。
通過持續過程改進,可以減少浪費,消除非增值活動
見 8.1.3.1 節。
見 8.1.3.2 節。
見 8.1.3.3 節。
見 8.3.3.1 節。
親和圖。親和圖确定範圍分解的結構,有助于 WBS 的制定。
過程決策程式圖(PDPC)
關聯圖
樹形圖
優先矩陣
活動網絡圖
矩陣圖
品質審計是用來确定項目活動是否遵循了組織和項目的政策、過程與程式的一種結構化的、獨立的過程。
目标:
識别全部正在實施的良好及最佳實踐
識别全部違規做法、差距及不足
分享所在組織和/或行業中類似項目的良好實踐
積極、主動地提供協助,以改進過程的執行,進而幫助團隊提高生産效率
強調每次審計都應對組織經驗教訓的積累做出貢獻
品質管理計劃(見 8.1.3.1 節)
範圍管理計劃(見 5.1.3.1 節)
進度管理計劃(見 6.1.3.1 節)
成本管理計劃(見 7.1.3.1 節)
控制品質是監督并記錄品質活動執行結果,以便評估績效,并推薦必要的變更的過程。
預防(保證過程中不出現錯誤)與檢查(保證錯誤不落到客戶手中)
屬性抽樣(結果為合格或不合格)與變量抽樣(在連續的量表上标明結果所處的位置,表明合格的程度)
公差(結果的可接受範圍)與控制界限(在統計意義上穩定的過程或過程績效的普通偏差的邊界)
見 8.2.1.3 節。
品質測量名額的例子包括功能點、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和平均修複時間(MTTR)。
見 8.1.3.4 節。
見 4.3.3.2 節。
需要核實準許的變更是否已得到及時實施。
見 4.3.3.1 節。
見 8.1.2.6 節。
檢查是指檢驗工作産品,以确定是否符合書面标準。
品質控制測量結果是對品質控制活動的結果的書面記錄。
做出接受或拒絕的決定,并把決定通知幹系人
控制品質過程的一個目的就是确定可傳遞成果的正确性。
過程改進計劃(見 8.1.3.2 節)
完成的核對單
經驗教訓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