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质量管理确保项目需求,包括产品需求,得到满足和确认。
项目质量管理需要兼顾项目管理与项目可交付成果两个方面。
质量与等级不是相同的概念。
质量水平未达到质量要求肯定是个问题,而低等级不一定是个问题。
精确是对精密程度的度量。
准确是对正确性的评估。
现代质量管理方法承认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客户满意
预防胜于检查。预防错误的成本通常远低于在检查或使用中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成本。
持续改进
管理层的责任。管理层在其质量职责内,肩负着为项目提供具有足够能力的资源的相应责任。
质量成本(COQ)。质量成本是指一致性工作和非一致性工作的总成本。一致性工作是为预防工作出错而做的附加努力,非一致性工作是为纠正已经出现的错误而做的附加努力。

规划质量管理是识别项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和/或标准,并书面描述项目将如何证明符合质量要求的过程。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为整个项目中如何管理和确认质量提供了指南和方向。
质量规划应与其他规划过程并行开展。
见 4.2.3.1 节。
范围基准
项目范围说明书。产品范围通常包含技术问题细节及会影响质量规划的其他事项。满足所有的验收标准意味着发起人和客户的需求得以满足。
WBS
WBS词典
进度基准
成本基准
其他管理计划
见 13.1.3.1 节。
见 11.2.3.1 节。
见 5.2.3.1 节。
见 2.1.5 节。
见 2.1.4 节。
对每个质量活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就是要比较其可能成本与预期效益。
失败成本常分内部(项目内部发现的)和外部(客户发现的)两类。失败成本也称为劣质成本。
7QC 工具,用于在 PDCA 循环的框架内解决与质量相关的问题。
因果图,又称鱼骨图或石川图。推到可行动的根本原因
流程图,也称过程图。所需要的步骤顺序和可能分支。它通过映射 SIPOC 模型(见图 8-6)中的水平价值链的过程细节,来显示活动、决策点、分支循环、并行路径及整体处理顺序。了解和估算一个过程的质量成本。通过工作流的逻辑分支及其相对频率,来估算质量成本。
核查表,又称计数表,是用于收集数据的查对清单。
帕累托图,是一种特殊的垂直条形图,用于识别造成大多数问题的少数重要原因。
直方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条形图,用于描述集中趋势、分散程度和统计分布形状。与控制图不同,直方图不考虑时间对分布内的变化的影响。
控制图,用来确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者是否具有可预测的绩效。根据协议要求而制定的规范上限和下限,反映了可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散点图,又称相关图。来估算自变量的变化将如何影响因变量的值。
是将实际或计划的项目实践与可比项目的实践进行对照,以便识别最佳实践
实验设计(DOE)是一种统计方法,用来识别哪些因素会对正在生产的产品或正在开发的流程的特定变量产生影响。DOE 也有助于产品或过程的优化。
DOE 也有助于产品或过程的优化。
头脑风暴
力场分析
名义小组技术
质量管理和控制工具。(将在 8.2.2.1节定义)
对项目管理过程和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分析的各个步骤,以识别增值活动。
过程边界
过程配置
过程测量指标
绩效改进目标
质量测量指标专用于描述项目或产品属性
测量指标的可允许变动范围称为公差
核对单是一种结构化工具,通常具体列出各项内容,用来核实所要求的一系列步骤是否已得到执行。
干系人登记册(见 13.1.3.1 节)
责任分配矩阵(见 9.1.2.1 节)
WBS 和 WBS 词典
确保采用合理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性定义的过程。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质量过程改进。
质量保证旨在建立对未来输出或未完输出(也称正在进行的工作)将在完工时满足特定的需求和期望的信心。
质量保证工作属于质量成本框架中的一致性工作。
通过持续过程改进,可以减少浪费,消除非增值活动
见 8.1.3.1 节。
见 8.1.3.2 节。
见 8.1.3.3 节。
见 8.3.3.1 节。
亲和图。亲和图确定范围分解的结构,有助于 WBS 的制定。
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
关联图
树形图
优先矩阵
活动网络图
矩阵图
质量审计是用来确定项目活动是否遵循了组织和项目的政策、过程与程序的一种结构化的、独立的过程。
目标:
识别全部正在实施的良好及最佳实践
识别全部违规做法、差距及不足
分享所在组织和/或行业中类似项目的良好实践
积极、主动地提供协助,以改进过程的执行,从而帮助团队提高生产效率
强调每次审计都应对组织经验教训的积累做出贡献
质量管理计划(见 8.1.3.1 节)
范围管理计划(见 5.1.3.1 节)
进度管理计划(见 6.1.3.1 节)
成本管理计划(见 7.1.3.1 节)
控制质量是监督并记录质量活动执行结果,以便评估绩效,并推荐必要的变更的过程。
预防(保证过程中不出现错误)与检查(保证错误不落到客户手中)
属性抽样(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与变量抽样(在连续的量表上标明结果所处的位置,表明合格的程度)
公差(结果的可接受范围)与控制界限(在统计意义上稳定的过程或过程绩效的普通偏差的边界)
见 8.2.1.3 节。
质量测量指标的例子包括功能点、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和平均修复时间(MTTR)。
见 8.1.3.4 节。
见 4.3.3.2 节。
需要核实批准的变更是否已得到及时实施。
见 4.3.3.1 节。
见 8.1.2.6 节。
检查是指检验工作产品,以确定是否符合书面标准。
质量控制测量结果是对质量控制活动的结果的书面记录。
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并把决定通知干系人
控制质量过程的一个目的就是确定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
过程改进计划(见 8.1.3.2 节)
完成的核对单
经验教训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