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學會說話之前,哭是他們和父母溝通的唯一方式。不管是餓了、渴了、還是冷了、熱了,他們都需要通過哭來通知父母。成年人會說謊,不會說話的寶寶也會騙人,他們常常會用“假哭”的方式來欺騙父母。

我記得女兒在6個月大的時候,每次把她放到嬰兒車上的時候,沒過多久就開始咿咿吖吖地大聲哭鬧,卻一滴眼淚也不會掉。當你走近後,她就會停止哭泣,甚至會開心地笑起來。媽媽就和我說:“孩子精,這麼小就開始騙人了。”
後來,可能是因為假哭太消耗體力吧,女兒改變了假哭的政策。每次假哭的時候,隻要她能看到我就會大聲哭,看不到後就開始小聲哭以節省體力,可能隻是想試試我會不會過來抱她吧。
寶寶為什麼會假哭呢?
假哭,也是寶寶大腦發育的一個标志。研究發現,人類的條件反射出現在寶寶出生後的10天到20天之間。當寶寶第一次哭鬧的時候,爸爸媽媽很快就會過來。寶寶慢慢地就會把“哭泣”和“媽媽過來”建立聯系,就會形成“隻要哭鬧就會看到媽媽”的條件反射。
等寶寶6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學會騙人了,常常喜歡用“假哭”和“假笑”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讓父母過來陪自己。
除此之外,寶寶假哭也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有助于他們情緒的發展,提升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假哭雖煩人,卻是高智商的特征
孩子一周歲後,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典型的特征就是愛說:“我的”“我不”等詞語。這時候,寶寶假哭隻是想獲得媽媽的關注和陪伴,家長一定不要厭煩和生氣,應該及時地滿足需求,才是親子良好的溝通方式。
當寶寶假哭時,如果父母能夠及時回應,不僅會讓親子關系變得更親密,還會讓寶寶的性格變得活潑、外向、自信,尤其對社交能力的提升更明顯。
是以,當寶寶假哭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煩惱,應該高興才對,因為它是寶寶智商高的一個特征。
面對愛假哭的寶寶,父母應該如何做
1、找出哭鬧的原因
在寶寶會說話之前,哭泣是不可避免的。當寶寶哭鬧的時候,我們應該找到寶寶哭泣的真正原因,是病了、餓了,還是冷了、熱了。隻要寶寶的需求滿足了,他們就會停止哭泣。
2、反應及時
很多人一直迷信西方的延遲滿足理論——“哭,就不抱、不哭,才抱”,但這個理論是不适合嬰幼兒的。寶寶哭鬧的時候,媽媽擔心馬上滿足寶寶的需求不利于寶寶成長,容易出現溺愛的問題。
其實,嬰幼兒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當他們向父母發出“陪伴”需求的信号——假哭,父母卻視而不見、延遲滿足,不利于寶寶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建立,更不利于良好親子關系的形成。
看完文章後,相信大家對寶寶“假哭”現象有個初步認識。今後不要再為寶寶假哭而煩惱了,應該為寶寶智商高而感到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