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原則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了解和語言表達所表現出來的特質,個體之間差異很大。在語言了解上,有些自閉症兒童連生活中的實際物品都無法了解,有些還可以了解簡單的古詩詞;在語言表達上,有些完全無口語,有些兒童卻能滔滔不絕地說着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從語音、語義、文法、語用等方面,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語音方面,存在語調特别平淡,缺乏變化,咬字不清,音量過小等。語義方面,詞義了解困難,尤其是在閱讀方面,能讀出許多的文字,但不解其意。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原則

文法方面,自閉症兒童的文法發展較同齡兒童慢,語句結構混亂。語用方面,真實情境中的語言應用不足是最大的問題。

一、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出現問題,源于以下四個原因:

1.缺乏溝通的意圖與動機。

即使自閉症兒童學會了使用口語或動作進行要求,在一般的情境下,也不見得會主動去溝通。要誘發他們的意圖,讓他們願意回應或主動溝通。

2.溝通内容單一。

自閉症兒童缺乏一般常識與經驗,與人溝通時不了解語義造成溝通困難。

3.語言使用不足。

自閉症兒童在與人溝通時,會出現無法了解對方的溝通意圖,無法揣測到對方的想法,造成回應延遲或回應錯誤。

4.情境辨識困難。

自閉症兒童常以自我為中心,對環境的覺察能力弱,難以融入環境,難以表現出合适的行為,得當的語言。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原則

二、采用自然情境教學法,促進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

與其說自然情境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不如說它是語言溝通教學的一種理念。

(一)在自然情境教學下,自閉症兒童語言溝通要遵循以下教學原則

1.以兒童的興趣為訓練基礎

兒童的興趣是誘發其學習的基本動機,有動機的學習才容易達到滿意的成效,對自閉症兒童而言,動機的誘發是自閉症兒童一切學習的基礎。

2.以兒童為主導

自閉症兒童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要求他來配合教學者(老師/父母),他會很不情願,漸漸地不願意學習。是以,教學者在引導溝通交流時,可以先将主動權交給兒童,讓兒童自已決定自己的學習,然後,再将主動權逐漸地轉移至教學者,掌控自閉症兒童的學習内容。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原則

3.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進行語言的幹預

情境背景是溝通的重要資訊,是以,自然情境教學強調溝通教學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如果無法在真實情境中進行,也要模拟一個類似真實情境的場景進行教學。例如,到理發店理發、在超市買水果等,才能讓兒童達到自然的泛化。由于自閉症兒童存在刻闆行為,變通性不足,就更需要多給他們提供情境資訊。

4.教學者是兒童的密切接觸者

兒童的密切接觸者包括父母,家人,兄弟姐妹,或學校的老師、同學。因為這些人與自閉症兒童的交往較多,由他們執行的教學更貼近真實與自然,自閉症兒童學會以後更容易使用。

5.教學時兼顧語言的形式、内容、功能以及語言的學習政策

使用語言時,除情境背景外,語言的形式(表情、動作、聲音、口語)和語言的内容(意義)也是重要的因素。此外,教學中也要将語言的學習政策融入教學,例如教兒童辨識音調、眼神注視等技能,才能全面地提升自閉症兒童的溝通能力。

6.教學目标必須具有功能性

教學者所設計的學習目标要帶有功能性。例如,和孩子一起玩秋千,在推動秋千前,讓孩子說“推”。沒有功能性的教學,對于記憶能力好的自閉症兒童來說,他們隻會記憶起來,但是不會使用;隻有具有功能性的活動教學,才能讓自閉症兒童具備應用的能力。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原則

7.教學過程是自然性的

在教學之前,教學者在設計教學計劃時,教學流程(前事、過程、行為結果)的安排是具有自然性的。例如,教學者要教導兒童認識蔬菜和水果,可以事先準備蔬菜和水果教具。教學開始,教學者可以讓兒童選擇自己想吃的一種蔬菜或水果,由兒童挑選後,教學者教兒童說出它的名稱,然後,教兒童切水果,切好水果後,就可以吃水果;如果兒童選的是蔬菜,那麼除了切蔬菜以外,還要炒蔬菜,因為蔬菜要炒熟了才可以吃,這樣的安排就是自然性結果。兒童可以通過真實的場景或者是玩假裝吃蔬菜和水果的假扮性遊戲,與教學者有很好的互動交往能力,這就是自然強化,不需要教學者額外再提供實物強化物。

8.泛化是必要的程式

所有關于自閉症兒童的教學,最後的目标都要學會進行技能的泛化。教學者要利用日常生活情境,讓自閉症兒童将新學到的溝通技能泛化到生活交往中。

(二)在自然情境教學下,教導自閉症兒童語言溝通采用的教學方法

1.示範

示範的方法通常用于教學初始。教學者要根據兒童的能力準備圖檔、手勢、字、詞、句子等,教授兒童模仿,目的在于讓兒童參與教學,培養基本的詞彙量,幫助他掌握互動與輪流技能。可以參考下面的步驟操作:

(1)建立與兒童間的共同注意力,讓兒童“看到/關注到”你;

(2)通過兒童感興趣的物品或動作,在他注意時,呈現示範;

(3)要求兒童模仿做或是模仿說,并且給予足夠的時間反應;

(4)當兒童反應正确時,給予強化,并反複練習或延伸教學目标;

(5)若兒童反應錯誤,則立即給予輔助,同時強化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原則

2. 提示-示範

提示-示範是教學者和兒童間的互相學習模式。由教學者開始,在學習的過程中,依據兒童的能力,教學者給予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提示。提示的形式可以是具體實物、圖檔、聲音、口語及動作等;提示的量由少到多,當兒童已經學會後,提示量再由多到少,逐漸撤出提示,讓兒童獨立完成目标。其目的在于建立兒童輪流交談技能以及教導兒童對事物的描述。可以參考下面的步驟操作:

(2)通過兒童感興趣的物品或動作,在他注意時,提示或提出問題,要求兒童做出反應;

(3)若兒童反應适當,則給予強化,并向後延伸學習目标;

(4)若兒童的反應不适當,但是他對教學者的提示或提出的問題很感興趣,可以給予第二個提示;若他對教學者的提示或問題的興趣降低,則給予示範;

(5)不論是提示或示範,一定要給予兒童足夠的反應時間;

(6)當兒童對第二回合的提示或示範有正确的反應,則給予強化;

(7)若兒童在第二回合的反應仍出現錯誤,則提供示範,要求兒童做正确的模仿。

3.時間延遲

教學者在提示過程中,讓兒童等待或是延遲輔助,借由時間的延緩,讓兒童有更多的時間來處理資訊,做出決定,盡量讓兒童獨立完成目标,才能增加教學者和兒童間的互動。可以參考下面的步驟操作:

(1)觀察并确認兒童可能需要的物品或幫助的時機;

(2)建立與兒童間的共同注意力,即讓兒童“看到/關注到”你;

(3)教學者提供提示或示範時,給予時間延遲,等待時,可運用表情或視線作為線索;

(4)若兒童反應适當,則強化,并延伸學習目标;

(5)若兒童的反應不适當,而他對教學者的提示或問題感興趣,那麼,則運用提示一示範政策;若他對教學者的提示或問題的興趣低,則給予示範;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原則

4.随機教學

生活情境中,由兒童主動開啟的學習,教學者把握機會,利用示範、提示-示範或時間延遲等政策,引導兒童更彈性、更多變化地學習。可以參考下面的步驟操作:

(1)情境中有誘發兒童學習動機的物品或活動,讓兒童想問或想做;

(2)教學者等待兒童的主動溝通,在兒童做出反應前,可以在一旁等待;

(3)當兒童以口語或非語言開啟溝通時,教學者面帶微笑地看着兒童,給予肯定與鼓勵,聆聽兒童的表達;

(4)兒童表達後,若教學者不清楚兒童的意圖,可以用提示的形式,确認兒童的溝通意圖;

(5)若兒童的要求可以答應,則進行随機教學;若不能允許兒童要求,則中止溝通;

(6)教學者對兒童的要求的表達,加以延伸或擴充;

(7)當兒童回答不清楚、無法回答或回答錯誤時,教學者給予正确的示範,要求兒童模仿說話;

(8)若兒童反應适當,則給予強化,并延伸學習目标。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原則

在促進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中,采用自然情境教學方法,更具有功能性,更容易在生活中運用學習到的技能,且不容易引發自閉症兒童的情緒,也降低他們的刻闆行為;相應地,也提升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