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原则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在语言理解上,有些自闭症儿童连生活中的实际物品都无法理解,有些还可以理解简单的古诗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些完全无口语,有些儿童却能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语音方面,存在语调特别平淡,缺乏变化,咬字不清,音量过小等。语义方面,词义理解困难,尤其是在阅读方面,能读出许多的文字,但不解其意。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原则

语法方面,自闭症儿童的语法发展较同龄儿童慢,语句结构混乱。语用方面,真实情境中的语言应用不足是最大的问题。

一、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出现问题,源于以下四个原因:

1.缺乏沟通的意图与动机。

即使自闭症儿童学会了使用口语或动作进行要求,在一般的情境下,也不见得会主动去沟通。要诱发他们的意图,让他们愿意回应或主动沟通。

2.沟通内容单一。

自闭症儿童缺乏一般常识与经验,与人沟通时不理解语义造成沟通困难。

3.语言使用不足。

自闭症儿童在与人沟通时,会出现无法理解对方的沟通意图,无法揣测到对方的想法,造成回应延迟或回应错误。

4.情境辨识困难。

自闭症儿童常以自我为中心,对环境的觉察能力弱,难以融入环境,难以表现出合适的行为,得当的语言。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原则

二、采用自然情境教学法,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

与其说自然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它是语言沟通教学的一种理念。

(一)在自然情境教学下,自闭症儿童语言沟通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以儿童的兴趣为训练基础

儿童的兴趣是诱发其学习的基本动机,有动机的学习才容易达到满意的成效,对自闭症儿童而言,动机的诱发是自闭症儿童一切学习的基础。

2.以儿童为主导

自闭症儿童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要求他来配合教学者(老师/父母),他会很不情愿,渐渐地不愿意学习。因此,教学者在引导沟通交流时,可以先将主动权交给儿童,让儿童自已决定自己的学习,然后,再将主动权逐渐地转移至教学者,掌控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内容。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原则

3.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的干预

情境背景是沟通的重要信息,因此,自然情境教学强调沟通教学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如果无法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也要模拟一个类似真实情境的场景进行教学。例如,到理发店理发、在超市买水果等,才能让儿童达到自然的泛化。由于自闭症儿童存在刻板行为,变通性不足,就更需要多给他们提供情境信息。

4.教学者是儿童的密切接触者

儿童的密切接触者包括父母,家人,兄弟姐妹,或学校的老师、同学。因为这些人与自闭症儿童的交往较多,由他们执行的教学更贴近真实与自然,自闭症儿童学会以后更容易使用。

5.教学时兼顾语言的形式、内容、功能以及语言的学习策略

使用语言时,除情境背景外,语言的形式(表情、动作、声音、口语)和语言的内容(意义)也是重要的因素。此外,教学中也要将语言的学习策略融入教学,例如教儿童辨识音调、眼神注视等技能,才能全面地提升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

6.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功能性

教学者所设计的学习目标要带有功能性。例如,和孩子一起玩秋千,在推动秋千前,让孩子说“推”。没有功能性的教学,对于记忆能力好的自闭症儿童来说,他们只会记忆起来,但是不会使用;只有具有功能性的活动教学,才能让自闭症儿童具备应用的能力。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原则

7.教学过程是自然性的

在教学之前,教学者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教学流程(前事、过程、行为结果)的安排是具有自然性的。例如,教学者要教导儿童认识蔬菜和水果,可以事先准备蔬菜和水果教具。教学开始,教学者可以让儿童选择自己想吃的一种蔬菜或水果,由儿童挑选后,教学者教儿童说出它的名称,然后,教儿童切水果,切好水果后,就可以吃水果;如果儿童选的是蔬菜,那么除了切蔬菜以外,还要炒蔬菜,因为蔬菜要炒熟了才可以吃,这样的安排就是自然性结果。儿童可以通过真实的场景或者是玩假装吃蔬菜和水果的假扮性游戏,与教学者有很好的互动交往能力,这就是自然强化,不需要教学者额外再提供实物强化物。

8.泛化是必要的程序

所有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教学,最后的目标都要学会进行技能的泛化。教学者要利用日常生活情境,让自闭症儿童将新学到的沟通技能泛化到生活交往中。

(二)在自然情境教学下,教导自闭症儿童语言沟通采用的教学方法

1.示范

示范的方法通常用于教学初始。教学者要根据儿童的能力准备图片、手势、字、词、句子等,教授儿童模仿,目的在于让儿童参与教学,培养基本的词汇量,帮助他掌握互动与轮流技能。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操作:

(1)建立与儿童间的共同注意力,让儿童“看到/关注到”你;

(2)通过儿童感兴趣的物品或动作,在他注意时,呈现示范;

(3)要求儿童模仿做或是模仿说,并且给予足够的时间反应;

(4)当儿童反应正确时,给予强化,并反复练习或延伸教学目标;

(5)若儿童反应错误,则立即给予辅助,同时强化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原则

2. 提示-示范

提示-示范是教学者和儿童间的相互学习模式。由教学者开始,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儿童的能力,教学者给予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提示。提示的形式可以是具体实物、图片、声音、口语及动作等;提示的量由少到多,当儿童已经学会后,提示量再由多到少,逐步撤出提示,让儿童独立完成目标。其目的在于建立儿童轮流交谈技能以及教导儿童对事物的描述。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操作:

(2)通过儿童感兴趣的物品或动作,在他注意时,提示或提出问题,要求儿童做出反应;

(3)若儿童反应适当,则给予强化,并向后延伸学习目标;

(4)若儿童的反应不适当,但是他对教学者的提示或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可以给予第二个提示;若他对教学者的提示或问题的兴趣降低,则给予示范;

(5)不论是提示或示范,一定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反应时间;

(6)当儿童对第二回合的提示或示范有正确的反应,则给予强化;

(7)若儿童在第二回合的反应仍出现错误,则提供示范,要求儿童做正确的模仿。

3.时间延迟

教学者在提示过程中,让儿童等待或是延迟辅助,借由时间的延缓,让儿童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信息,做出决定,尽量让儿童独立完成目标,才能增加教学者和儿童间的互动。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操作:

(1)观察并确认儿童可能需要的物品或帮助的时机;

(2)建立与儿童间的共同注意力,即让儿童“看到/关注到”你;

(3)教学者提供提示或示范时,给予时间延迟,等待时,可运用表情或视线作为线索;

(4)若儿童反应适当,则强化,并延伸学习目标;

(5)若儿童的反应不适当,而他对教学者的提示或问题感兴趣,那么,则运用提示一示范策略;若他对教学者的提示或问题的兴趣低,则给予示范;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原则

4.随机教学

生活情境中,由儿童主动开启的学习,教学者把握机会,利用示范、提示-示范或时间延迟等策略,引导儿童更弹性、更多变化地学习。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操作:

(1)情境中有诱发儿童学习动机的物品或活动,让儿童想问或想做;

(2)教学者等待儿童的主动沟通,在儿童做出反应前,可以在一旁等待;

(3)当儿童以口语或非语言开启沟通时,教学者面带微笑地看着儿童,给予肯定与鼓励,聆听儿童的表达;

(4)儿童表达后,若教学者不清楚儿童的意图,可以用提示的形式,确认儿童的沟通意图;

(5)若儿童的要求可以答应,则进行随机教学;若不能允许儿童要求,则中止沟通;

(6)教学者对儿童的要求的表达,加以延伸或扩充;

(7)当儿童回答不清楚、无法回答或回答错误时,教学者给予正确的示范,要求儿童模仿说话;

(8)若儿童反应适当,则给予强化,并延伸学习目标。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原则

在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中,采用自然情境教学方法,更具有功能性,更容易在生活中运用学习到的技能,且不容易引发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也降低他们的刻板行为;相应地,也提升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