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劇《大刀王五》以刀光劍影呼喚俠義精神

台上是令人目不暇接、心驚肉跳的刀光劍影、精彩武戲;台下是一陣又一陣的鼓掌叫好喝彩之聲此起彼伏……12月18、19日,北京平劇院的新編平劇《大刀王五》在長安大戲院成功首演,不僅讓戲迷觀衆欣賞到了一台代表北京平劇院武戲最高水準的新創武戲,更喚起了人們心中對忠肝義膽、俠義精神的尊崇與神往。

平劇《大刀王五》以刀光劍影呼喚俠義精神

新編平劇《大刀王五》圍繞北京曆史文化名人“大刀王五”的生平事迹進行創作,描寫了在清末“戊戌變法”曆史時期,“大刀王五”救亡圖存,終成一代豪俠可歌可泣的故事。選擇這一題材,顯示了北京平劇院振興武戲的決心。該劇台前幕後雲集衆多實力藝術家,優秀青年演員詹磊、張凱、于帥、曹陽陽、王彥力、李蜜鑫等擔任主演,優秀青年演奏員馬帥擔任鼓師、王昌林擔任琴師,幕後則有編劇姜朝臯、郜慶龍、孫國毅,導演張峰,作曲、唱腔設計朱紹玉,副導演年金鵬等,并特别邀請楊少春、張四全、郎石昌、李紅豔擔任藝術指導。

全體主創、主演團隊在四位藝術指導的幫助下,在劇本調整、情節設計、導演構思、音樂設計、武戲展現和人物塑造等各方面發揮團隊作用,群策群力進行二度創作,為該劇成功演出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人物設定上,該劇彙集武生、武旦、武醜、武花臉各行當武戲演員;在表演上,将傳統平劇和舞蹈、國術有機結合;在場面編排呈現上,增加技巧、提高難度,在情節設定上有益鋪陳,設定了豐富的感情線索,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加鮮活立體。著名戲曲音樂家朱紹玉在該劇音樂、唱腔方面嘗試創新,增加了西洋管弦樂加強音樂性,還創造性地為主角大刀王五設計了一個貫穿全劇的主題曲;同時向川劇借鑒“幫腔”,使文武場次設計更加合理,且更有效渲染情緒、平衡節奏。

平劇《大刀王五》以刀光劍影呼喚俠義精神

劇中大段武戲更是十分出色,難度大,規格高,陣容強,完成度令人滿意。真刀真槍真功夫的驚險打鬥場面,讓觀衆們真切地感受到在民族危亡之際,仁人志士們“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王五身上,融合了兩種“武”的精神與品格,下為黎民百姓,窮苦大衆,上為國家前途,抵抗列強,盡顯“俠之大者”四字。就像北京平劇院院長劉侗所說,《大刀王五》不僅是武俠人物,更是有愛國主義家國情懷的愛國志士。中國近代革命始于戊戌變法,而王五則是為其保駕護航的人物。百日維新的艱難過程中,大刀王五所做的已經超出了一個镖師的社會責任,是曆史上光輝燦爛的一筆。

這台難得一見的新創武戲,赢得了業界人士與衆多觀衆的認可與好評。觀衆賈女士看完《大刀王五》之後贊不絕口:“少見的武戲劇目,少有的實力陣容,真刀真槍上陣,還有金牌作曲家朱紹玉的保駕護航。京味文化、古都文化,精彩的對打、群打看得人眼花缭亂,以前看的武戲花架子居多,這次可不是,國術和雜技驚險刺激,明晃晃的大刀看得人好緊張!演員打完了氣息未定還得滿宮滿調的唱啊,真不容易!”

平劇《大刀王五》以刀光劍影呼喚俠義精神

攝影師史春陽對《大刀王五》的演出很有感觸,他表示:“大刀王五的故事,我從小就知道。我爺爺是國術愛好者,從小我就聽過大刀王五劫法場,救譚嗣同,遭人陷害被奪了首級,挂在前門樓子上,是霍元甲飛檐走壁搶下王五的首級,安葬了好漢。今天的戲,演員是王炸陣容,最好年華的武戲、文戲精英,都是咱多年的好兄弟。劇本還可以再打磨,王五不是神,他有人的細膩,因為他具備一定的思想,才可能成為一代國術名家。他有人的鐵漢柔情,才會有行俠仗義時的勇猛。當然,不具備詭計多端,是他緻命弱點。”

青年編劇王甦認為,《大刀王五》非常精彩,是最近少有的打出一片天的好戲,“尤其是第四場的劫法場格外精彩,滿台好功夫,快槍對槍眼花缭亂,馬腿串肚都是毛毛雨,削蘿蔔頭行雲流水,砍、劈、剁、抹、橫、掃、撩、推、涮、攻、閃、擋,招式應接不暇。水下埋伏一場更是匠心獨具,精彩絕倫!數不清的“幺二三”“X股擋”,觀衆叫好聲此起彼伏,好一場酣暢淋漓痛痛快快的劫法場!這樣“炫技”的劇目,請多來一些!”同時她認為劇本改編很精煉,“戲裡反複強調,‘何為俠,路不平拔刀助是為俠,何為義,生何求死何懼’,相信主創是在呼喚俠義精神的回歸,讓熱血沸騰、兩肋插刀的江湖豪情在今時今日和快節奏的生活撞個滿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