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2021行将過去。這一年,新能源乘用車和L2級智能乘用車的滲透率在一些月份都跨過了20%的關口,預示着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已經進入到了大衆化應用階段。

智能電動汽車大衆的背景下,2021年12月18日,《電動汽車觀察家》和《賽博汽車》主辦的2022電觀大會線上上舉辦。這一屆大會的主題定為“趨勢 · 場景 · 案例”,15位嘉賓共話智能電動汽車的10大趨勢,8個領域的發展現狀,6個案例企業分享了一線實踐。

此次論壇會議帶來業内觀察者的深度思考,以及典型企業的方法論,希望能給業内企業帶來新的視角和啟迪。

1、智能電動汽車10大趨勢

大會的第一部分,《電動汽車觀察家》創始人、總編輯邱锴俊總結了智能電動汽車的10大趨勢。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1)智能電動汽車進入大衆化階段。他通過具體資料和案例來說明,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潮玩人群的新歡、小鎮青年的座駕,中老年婦女友善、經濟的出行工具。

(2)智能駕駛落地。邱锴俊認為,自動駕駛已經迎來了商業化的元年,企業開始尋找場景落地。而且越是高端的車型越是追求高階自動駕駛功能。

(3)智能電動汽車新營銷。在邱锴俊看來,直營已經成為智能電動汽車營銷的重要趨勢,此外圈層營銷也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車的重要方式。

(4)供應鍊擴産更新。智能電動汽車高速發展帶來的就是産業鍊領域的瘋狂需求。與此類似的還有晶片。下遊企業入股供應鍊成為對沖成本、尋求供應安全的重要方式。

(5)全球協作方面。邱锴俊認為,自主可控和全球化并不沖突。自主可控當然好,但是過分追求自主可控,也可能增加成本,或者損害競争力。

(6)基礎設施進入下半場。與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速增長不同的是,公共充電設施僅有微幅提升,商業模式仍在摸索中。私人充電樁帶來小區增容問題依然嚴峻。充電需求和電力供應沖突愈加突出。

(7)資本追捧。在邱锴俊看來,新能源産業鍊大量資金湧入,也是在二級市場相對較為賺錢産業。而智能汽車大大投資機會剛剛展開。

(8)跨行業技術融合創新。邱锴俊認為,目前汽車跨行業融合才剛剛開始。邱锴俊提出,用好跨行業的創新技術,也是未來智能電動汽車企業核心的競争力觀點。

(9)雙碳倒逼。在邱锴俊看來,“雙碳”倒逼意味着政策紅利。在傳統車企和電動車企的較量當中,政策紅利,讓勝利的天平不斷傾向電動汽車。

(10)企業組織智能化。邱锴俊認為,車企正在向智能電動汽車研發、生産、銷售、服務轉型,人才結構和管理方式也面臨巨大變革。企業要做的不再是管理,而是向員工賦能,讓員工最大程度釋放自己的創造力。

2、8大嘉賓分享行業思考

在智能電動大衆化領域,全國工商聯汽車商會新能源汽車分會會長、中海電動創始人董事長李金勇給出的資料顯示,使用者付費意願高,40%的消費者願意為完全自動駕駛功能買單,超半數的消費者願意為OTA更新買單。李金勇認為自動駕駛價格下行趨勢已然明确,這為其向下普及奠定了基礎。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在智能駕駛落地領域,羅蘭貝格合夥人袁文博指出,中國的消費者對Robotaxi偏好遠遠高于像美國或英國這樣的一些傳統發達國家。中國發展自動駕駛擁有較好的市場環境。未來5年中國的自動駕駛滲透率将快速提升,且進階别自動駕駛将實作量産、中國在自動駕駛領域存在本土一級供應商取代海外供應商的趨勢。中國企業開始尋找落地場景,來推動商業化落地。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智能電動汽車新營銷方面,易車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分析師周麗君認為,根據人口結構和經濟發展的特征,中國使用者正呈現出四大特點:使用者層面呈現出新四化的趨勢(中年化、女性化、單身化和高齡化);産品多元化(家用、代步、遊玩、運動、智能);管道立體化(4S店、商圈店、體驗店、社群店和提車店);營銷精細化(數字化、智能化、注重體驗、場景等)。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供應鍊擴産更新闆塊,《汽車電子設計》創始人朱玉龍帶了他對産業鍊的思考。他認為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正為産業鍊帶來一系列的改變:不僅推動電池、晶片、快充和高功率半導體滲透率提升,同時會帶來動力電池商業模式的差異、電子電氣架構變革,而算力晶片将成為下一個核心瓶頸。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基礎設施下半場闆塊,《電動汽車觀察家》聯合創始人黃山認為,公共充電仍然不賺錢,“投資以萬計,收益按毛算”。導緻不賺錢的原因是供需關系失衡和時空錯配,與此同時,以BP、中石化為代表的能源公司,新勢力為代表的主機廠、地方資金大舉殺入,市場淘汰賽在加速。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資本領域,華西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崔琰分析了車企市值的幾個大的變化。首先,10年前最大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的豐田,已經被萬億市值的特斯拉取代;中國企業中,新勢力和民營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進展不容小觑,不斷推動自主品牌向上發展。崔琰認為,5年内,沒有任何行業會像新能源汽車一樣實作如此高的增長,10年内,也仍然是個成長型的行業。“未來10年應該是智能電動車整個産業鍊投資的黃金10年。”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在“雙碳”倒逼闆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斌認為,根據雙碳目标,汽車産業要在2030年左右做到碳排放達峰。劉斌提出一個觀點,對産品進行管控,對購買者減碳進行稅收鼓勵,倒逼車企減排。此外,他還提到提升燃油車使用成本、回收利用等方式進行減碳降排。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在智能組織管理闆塊,華為“藍血十傑”獎得主胡賽雄提出觀點認為,如果沒有智能組織的話,智能汽車是不可能發生的。傳統企業自上而下的管控,導緻高層很難去創造稀缺性的東西,同時無法快速感覺市場,慢慢就會與市場脫節。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胡賽雄認為,要适應智能電動汽車發展,通過開源的、分布式的管理,以及末端靈活的柔性組織,通過學習減少個人犯錯,最終适應處理複雜性業務,而不是控制組織本身。

3、6大案例展示落地經驗

哪吒汽車是平民智能電動汽車代表企業之一。哪吒商貿公司總裁周江認為,智能電動車大衆化市場真正欠缺的是,車企是否能夠給使用者帶來平價高智的好産品。哪吒提出“科技平權”的理念,讓老闆姓買得起也信得過。在周江看來,智能電動汽車是沒有終局的一個賽道,無法蓋棺定論,未來科技發展到什麼程度,沒辦法預測。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宏景智駕是智能駕駛落地闆塊的代表企業。宏景智駕創始人CEO劉飛龍介紹了他們的競争力來源。劉飛龍介紹說,宏景智駕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他們打造系統工廠,軟體和硬體互相優化設計。通過優化軟體降低硬體成本,開發高效工具鍊,打造除了軟硬體協同優勢。通過共用的軟體架構、利用技術延展性,為客戶打造一個可以更新的産品,契合了使用者一站式需求。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供應鍊領域,大會邀請的代表企業是蜂巢能源。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遇到了百年難得一遇的曆史契機,必須抓住先發優勢,在歐美日(參數丨圖檔)韓轉型完成之前,抓住稍縱即逝的視窗期,快速的做産能布局,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産能的建設和産品的疊代和供應鍊的打造。是以,他們提出了“領蜂600”戰略,把握機會成為行業領先的、全球化公司。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在基礎設施下半場裡,大會邀請的是摯達科技。摯達科技董事長黃志明認為,要推動社群私人充電樁的建設,還是要尋找投資方、營運方、物業以及使用者能夠共赢的商業模式。此外,摯達科技還将目光投向了農村,太陽能+充電也有廣闊空間。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在資本追捧闆塊,大會邀請的是北汽産投。北汽産投副總經理賈廣宏講述了他們在智能電動的汽車領域的投資實踐。北汽産投不會特别重視短期估值,而是按照産業的發展邏輯來往前推演。在行業發展早期,北汽産投,一半的投資都和“電”相關,電池電機電控領域,支援其中一些企業完成了上市。後來在智能網聯方面,從系統開始去投傳感器、控制器等企業,甚至自己孵化,現在投資企業中已經有14家企業上市。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在“雙碳”倒逼闆塊,大會邀請遠景集團前來分享。遠景科技集團零碳産品首席科學家邱林認為,企業減碳,首先要摸清家底,要對企業自身進行碳核算;其次要指定減碳目标;第三步,實施節能減排方案,具體的措施一般就是全價值鍊的提高能效,減少碳排放,市場化的采購綠電,購買綠電憑證等;第四步,制定負排放方案,例如植樹造林;最終實作碳中和目标。在電動汽車生産制造領域,首先需要考慮綠色制造,車廠使用節能降碳的方法;二是生産更多電動汽車;三是使用綠色,采用綠電減排。

滲透率雙雙跨越20%關口,新能源、智能汽車攜手進入大衆化階段

2022電觀大會15位嘉賓的分享,全方位解讀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的現狀及趨勢,為行業和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