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宋南宋之間還有個朝代,隻存在一個月但意義重大,曆史書上沒寫

大家都知道宋朝分為南宋和北宋,其實在南北交替時,還出現過另外一個政權。雖然這個政權僅存在了3個月,但卻有着很重要的意義,這就是張邦昌的張楚政權。在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宋朝經過兩代皇帝的努力終于統一了全國。但統一後,為了防止其它将領像趙匡胤一樣發動兵變,趙匡胤對軍政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但改革也帶來了副作用,就是宋朝的士兵戰鬥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被西北方的遼國一頓收拾,這才有了後面的檀淵之盟。

檀淵之盟後,宋朝埋頭發展了很多年,最後找到了一個機會,聯合新崛起的金國擊敗了契丹。但在這一過程中,出力的基本上都是金國,宋朝不僅沒有起到作用,反而多次敗給了契丹,這也讓金國對宋朝的戰鬥力有了明确的認識,是以在擊敗契丹之後,轉過頭來就開始攻打宋朝。宋朝剛開始還是很有骨氣的,在主戰派的意見下,堅持抵抗,使得金國同意議和。但是第二次的時候卻沒有了這麼好的運氣,金國一路南下,直接打到了宋朝的都城開封,直接把徽、欽二宗,宮女、妃子,無數皇宮寶貝打包回家,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難”。

北宋南宋之間還有個朝代,隻存在一個月但意義重大,曆史書上沒寫

金國兵将

在金國擊敗北宋之後,因為自己的人手不夠,于是想要找一個人建立一個朝廷,幫自己管理南方的地盤。他們相中了曾經的主和派張邦昌,張邦昌就這樣成為了“皇帝”,國号為“楚”。

張邦昌雖然主張議和,但其實他本身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來當這個皇帝的。後來之是以當上了這個傀儡皇帝,也是被逼無奈,因為金國人告訴他,如果他不當這個皇帝,那可就要血洗東京城了,張邦昌最後無奈的登上了“帝”位,當了這個傀儡皇帝。

北宋南宋之間還有個朝代,隻存在一個月但意義重大,曆史書上沒寫

張邦昌

但張邦昌明白幾斤幾兩,雖然名義上是皇帝,但各位大臣以及曾經宋朝的王爺們不可能聽自己的話,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在日常的生活中處處小心,不穿龍袍,不坐寶座。張邦昌還将辦公地點設在文德殿(因為皇帝的辦公地點為紫辰殿和垂拱殿,刻意不去皇帝的辦公地點),将辦公桌椅西向放置(皇帝的座位是南向放置的,可以和皇帝的不同)。他堅決制止官員跪拜行禮,當有的官員為了巴結讨好而對其跪拜時,他趕緊“東面拱立”,表示不能接受跪拜之禮;他和官員開會時,自稱為“予”而不是“朕”,公文往來時用“手書”而不是“聖旨”。總之,張邦昌是非常小心的,不敢以皇帝自居。

北宋南宋之間還有個朝代,隻存在一個月但意義重大,曆史書上沒寫

而且,在金軍走了之後,張邦昌馬上宣布退位,将江山完整的交回到了趙家人手上,自己重新安安穩穩的做個大臣。從這一點上來看,張邦昌還是很聰明很識時務的(雖然最後還是被幹掉了)。

張邦昌的張楚政權,僅僅存在了一個月。雖然時間很短,但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穩定住了當時北方的局勢,讓朝廷内外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有秩序的,趙家王朝的延續等相關事宜也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另一方面,因為張楚政權的存在,金國沒有在北方大肆殺戮,也沒有迅速南進,使得趙構可以很順利的登上皇位,延續了宋朝的江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