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宇宙方興未艾:将大幅提升遊戲産品的創新程度

本報記者 陳溢波 吳可仲 廣州 北京報道

近日,第三方資料機構伽馬資料和Newzoo聯合釋出《元宇宙全球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元宇宙将大幅提升遊戲産品的創新程度。未來幾年,中國遊戲公司也将緻力于發展創新類遊戲,達到元宇宙最終呈現的産品形态。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報告》獲悉,目前衆多國内遊戲企業紛紛布局元宇宙相關領域。現有布局主要分為四大闆塊:底層架構、後端基建、前端裝置、場景内容。

完美世界CEO蕭泓指出,目前,遊戲行業對于元宇宙仍在探索的過程中,元宇宙的發展類似于雲遊戲,産品會逐漸進步和更新。而從目前來看,遊戲是一種貼近元宇宙的産品形态。

遊戲扮演“建築師”角色

Crucible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Ryan Gill則将遊戲開發者在元宇宙(web3.0)中所扮演的“建築師”的角色,形象地類比為網頁開發者之于網際網路(web2.0)所具有的“建築師”的角色功能。

《報告》還提到,遊戲中的元宇宙趨勢通常包含了多個關鍵元素,它們包括:遊戲中新的(社交)參與模式和行為方式;内容傳遞、技術和遊戲設計方面的創新,包括UGC的增長;NFT的日益普及和“永久數字所有權”概念;不同遊戲世界和IP的融合;遊戲内身份和自定義選項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融合。

元宇宙概念有助于改善使用者擷取、留存和商業化方面的名額,具體來看,可以加強可重複的遊戲内體驗;增加新的收入來源,尋找新的商業化模式;将影響力擴大到新的閱聽人,甚至非遊戲玩家群體;創造新的遊玩動機。

早期的元宇宙相關活動主要圍繞着品牌與遊戲合作展開,為玩家提供一種表達自我或參與喜愛内容的方式。作為回報,品牌可以獲得曝光、擴大閱聽人、得到新的收益機會。不過,也有一些企業級應用程式将遊戲或遊戲技術作為一個平台。

在過去的十年中,遊戲已經演化發展成為一種集遊玩、觀看和參與于一身的體驗。元宇宙将會成為遊戲的下一個階段,将非遊戲體驗也整合其中,由技術、消費者與遊戲的互動方式來共同驅動。這種演化發展使得遊戲成為了一種平台,以便多個利益相關者在其核心産品之外 創造和擷取價值。

遊戲發行商正在通過這些非遊戲的體驗方式推動人們接納這種全新的互動體驗,例如虛拟音樂會、虛拟時裝秀、IP關聯,以及媒體/産品聯名。非遊戲體驗有着強大而廣泛的吸引力,因為虛拟音樂會和類似的活動也能吸引到非遊戲玩家。同時,玩家也會将遊戲視作一個平台,在此進行身份表達、舉辦社交活動,或者創造自己的遊戲模式,進而形成類似于元宇宙的體驗。

将遊戲視作模拟平台,能在未來釋放出大量新機遇。這會使得遊戲行業迎來下一個重大轉變:從遊戲即服務(Games-as-a-Service) 到遊戲即平台 (Games-as-a-Platform)。

元宇宙的短期和長期演變都将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内容生産、互動和嶄新的參與模式,對玩家和非玩家而言都是如此。

元宇宙方興未艾:将大幅提升遊戲産品的創新程度

(《報告》指出,未來元宇宙将為遊戲帶來新的展望和期待。)

上述《報告》還展望了未來十年,遊戲行業可能會出現的發展變化。具體來看,無論是在遊戲設計、内容、商業模式,還是市場營銷方面,未來的遊戲都将會擁有更多社交内容、更全方位的沉浸體驗和更豐富的創造性。

伽馬資料進階分析師呂惠波表示,雲遊戲與元宇宙也存在一定的關聯,雲遊戲在雲端需要有分布式渲染,還有AI算法降低延時,而這些也都是元宇宙所需要的。

蕭泓則認為,目前,遊戲行業對于元宇宙仍在探索的過程中,元宇宙的發展類似于雲遊戲,産品會逐漸進步和更新。而從目前來看,遊戲是一種貼近元宇宙的産品形态。

仍處于早期發展探索期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還引述Hadean首席執行官Craig Beddis的話稱,目前,遊戲行業對元宇宙帶來的一些挑戰,還有尚未給予充分關注的地方。目前,沒有哪家公司能夠獨立完成元宇宙的建立,元宇宙的建立必然是集體努力的成果。整個遊戲行業需要先有一套通用的語言,使用同一套标準、規程與協定,才能為以下的一系列問題找到答案:虛拟形象和物品如何實作跨平台的互操作性?誰來承擔伺服器成本?如何優化能耗及算力資源?

Craig Beddis還指出,目前有一些團隊正在着手研究上述問題,但是他們需要投入更深、更徹底。而且,遊戲行業的主要企業與利益相關方也必須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

世紀華通首席戰略官方輝則認為,從産業層面看,元宇宙目前仍處于早期發展的探索階段。由于元宇宙中存在大量技術的結合,且元宇宙有獨立的經濟體系和深度的社交,甚至包括吃穿住行在裡面的體驗,每一個單一的系統或都是真實世界的一個投影,是以,理想形态下,元宇宙内容的開發與設計的難度,要遠高于目前的遊戲。

元宇宙對技術門檻的要求也更高,包括數字孿生、信号捕捉、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進化與積累。另外,元宇宙産品要處于随時随地線上的狀态,對于算力、伺服器的穩定性也有更高的标準。而元宇宙的終極形态不是規劃而來,而是通過大家不斷探索、不斷演化後呈現出的一個結果。

方輝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解決三個難點。

一是底層算力支援。元宇宙遊戲擁有一個更加開放的世界,是以其内容量非常大,對算力的要求非常高。用現在遊戲所謂的用戶端的分工模式可能達不到雲宇宙遊戲對算力的大量要求。

二是跨行業技術融合。元宇宙遊戲不僅涉及遊戲方面的技術,還有數字孿生、信号捕捉、人工智能、AR/VR等多個行業多項技術的融合。這也會派生出未來人才短缺的問題,特别是複合型、跨行業型人才的需求會不斷增長。

三是元宇宙的打造涉及到各行各業的合作夥伴,包括人工智能、數字孿生、虛拟偶像等一系列公司的共同參與,是以元宇宙的最終形态是大家共同參與、共同進步的一種結果。在元宇宙早期,率先取得進步的可能是遊戲行業的頭部公司,因為它們有更多的資源去做前沿的探索和布局。

(編輯:董曙光 校對:燕郁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