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7歲的兒子說了一句話,差點把我當場送走:
“媽,我要去割包皮!”
“為啥?”
“我的好朋友小明、小博,好多同學都割了!”
“……”
該來的,終究會來。隻是沒想到,是兒子自己提出來的。
究竟是怎麼回事?要不要帶孩子割包皮?
别急,聽我細細講來。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其實,早在孩子5歲的時候,我們就和泌尿科醫生打過交道了。
一天晚上,兒子突然指着小丁丁說“這裡痛”。
我和孩兒他爸趕緊檢查,發現小丁丁幾乎全都包在包皮裡,翻不出來,頭部還有點紅腫。
“難怪這孩子最近老是撓小丁丁……”我和他爸很自責,第二天就帶他去了兒童醫院泌尿科。
醫生檢查後,雲淡風輕地說:“孩子是包莖,目前有點包皮炎,發炎控制後建議做‘割包皮’手術。”
(來源:家長提供)
沒有一點點防備,我心裡“咯噔”一下,孩子才5歲,怎麼就到了要做手術的程度?
經過醫生的一番耐心解釋,我又自己查了資料,心中的石頭才落地。
科普時間:
就像眼皮保護着眼睛一樣,包皮保護着陰莖。
特别是在嬰幼兒發育期,包皮包着陰莖頭,讓後者難以露出,這叫“生理性包莖”。
這種情況不用太擔心,随着成長發育,丁丁會“長大”,包皮口越露越多,包皮逐漸與陰莖頭分離,包莖狀态自然就糾正了。
3歲前後,大多數兒童的包皮可退縮翻起。如果3歲以後還處于完全性包莖狀态,就需要爸媽注意了[1]。
包莖可能會影響丁丁發育,包皮裡的髒東西出不來,會引起包皮炎、龜頭炎、尿路感染。建議青春期前的包莖要積極治療[1]。
不過醫生也說了,包莖是兒童常見病,每天看診的小孩中,一半左右有這種情況,是以不要被吓着了。
另外,别混淆了包莖和包皮過長。包皮過長可割可不割,需要向醫生咨詢。
包莖:包皮長且包皮口過小,丁丁勃起或用手将包皮往下翻時,龜頭和尿道口無法露出。
(包莖示意圖。來源:自己畫的)
包皮過長:包皮較長,覆寫龜頭,但在丁丁勃起或用手将包皮往下翻時,龜頭和尿道口能夠露出來。
當時已經打算做手術了,沒想到,兒子突然感冒發燒,手術計劃也就擱淺了。
既然他自己主動提出來了,那就直接開割。
(來源:soogif)
醫生說,手術方式是包皮套紮環手術。
具體說,就是把一個戒指似的套紮器,套在丁丁頭上,讓多餘的包皮被“戒指”卡壓住,再慢慢缺血、壞死脫落。
這個手術出血少、不需要縫合,時間約5分鐘,一般術後7~10天可以拆環,不會留下明顯的疤痕[1]。
(包皮套紮環手術示意圖。來源:自己畫的)
包皮手術主要有3種[2],門診就能搞定,5~10分鐘就能做完,通常無需住院。
(來源:自己畫的)
醫生事先告訴我們,術中會打局部麻醉,就是在丁丁手術的部位進行麻醉。聽兒子後來說,就是打麻醉針時有點疼,手術中就沒疼過。
但術後的恢複,可沒有手術這麼輕松。
“媽媽,我疼!”
“啊,上藥好疼!”
“嘤嘤嘤,怎麼小丁丁又出血了?”
……
術後的恢複,就是考驗家長耐心的時候了。
雖然醫囑隻有簡單幾十個字:滴硼酸溶液,保持局部暴露、幹燥,避免衣物、被子等粘住傷口。
但對于好動的孩子來說,這些細節太難為人了。
老母親的心酸就不多說了,我整理了幾個注意事項,給各位參考:
1.内褲還要不要穿?
不穿!這是唯一的“出路”。因為殘留的尿液等容易粘在内褲上,碰到傷口會很痛。
處理方法:叮囑孩子盡量不要尿濕傷口。可以買個丁丁保護罩,不用藥的時候戴上。
2.丁丁腫腫的、尿尿老痛,咋辦?
這是正常現象,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正常喝水、排尿。
有的孩子因為尿尿痛就不喝水或憋尿,萬萬使不得,這可能增加尿道感染的風險。
3.手術後,要洗澡嗎?
先忍忍,傷口沒愈合,洗澡可能會導緻感染。
我的方法是:把濕毛巾擰到八成幹,給孩子擦擦身體。醫生一般建議,手術3~4天後才可以淋浴。
最後提醒各位家長一句:
割包皮雖然是個小手術,但任何手術都可能有并發症。是以,聽醫生的話認真處理,抽時間陪孩子康複,必不可少。那些年假,别想攢着了~
對了,聽兒子說起,他的另外幾個好朋友,明年暑假也準備去醫院看看……
審稿專家:
楊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
楊陽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生殖男科醫生、醫學博士
參考文獻
[1]丁旭鋒,金保方,淩芳,蔡益娟,鄭華平.兒童包莖的治療進展[J].中國性科學,2016,25(08):26-29.
[2]中國醫促會泌尿健康促進分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泌尿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包皮整形術安全共識[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20(9):771-777.
作者:楊文玲 | 畫師:張淇豪
編輯:張傑、郭倩、王鳳靈
排版:韓甯甯 | 校對:武宜和
營運:李永敏 | 統籌:吳維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尋并關注公衆号“騰訊醫典”,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