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當中,德國軍隊損傷慘重。是以為了挽回局面,希特勒重組南方集團軍,任命曼施坦因為司令,希望曼施坦因能夠出奇計,挽救德軍在蘇聯戰場上的劣勢,奪回主動權。

曼施坦因研究之後,給希特勒提出了兩條軍事計劃,第一條是德軍主動放棄在頓聶茲河和米斯河的防線,把蘇軍誘入頓河下遊,把蘇軍圍殲。第二個建議,就是在蘇軍補充冬季損失之前,就發動進攻,重創蘇軍。希特勒權衡之下,選擇第一種方案,并且将作戰代号定為“堡壘”。其實曼施坦因提出的這兩個計劃都不錯,希特勒不管選擇哪一條實施,都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不過,這次非常好的一次逆轉戰局的機會,最終被希特勒浪費掉。堡壘作戰準備實施的時候,曼施坦因建議希特勒,說希望把進攻時間定在5月份,這樣可以打蘇軍一個措手不及,赢面更大。但是很可惜,因為各種原因,希特勒足足拖到7月5日,才對蘇軍展開進攻。經過這兩個月的修整,蘇軍建構了防禦工事,部隊也集結完畢,已經萬事俱備,準備開戰。德軍對于蘇軍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不過即便是如此,德軍面對數量多于自己的蘇軍,依舊把蘇軍打得節節敗退,庫爾斯克會戰一開始的時候,德軍牢牢占據優勢,不過,随着蘇軍的反擊,以及盟軍在西西裡島登陸,把意大利打得狼狽逃竄。希特勒一方面為了救援意大利,一方面也看不到庫爾斯克會戰勝利的希望,于是就下令調東線部隊支援西線,庫爾斯克會戰宣告結束。可想而知,如果希特勒一開始抓緊時間,在蘇軍沒做好準備之前發動進攻,那麼或許德軍赢面會大一點,真能夠奪回戰争主動權也未嘗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