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程潇熠
編輯丨康曉
出品丨深網·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深網》從多方知情人士處獲悉,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IDG)的員工與資産今年已陸續由百度集團相關主體公司轉入幾家百度全資子公司,如阿波羅智能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阿波羅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阿波羅智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等。
雖然轉入新主體,但員工的職位、司齡、待遇等沒有變化。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SVP)、IDG總經理李震宇在内部大會上解釋變動原因:為了更好的營運,IDG轉簽至新主體獨立化運作,“獨立法人,獨立公司”。
百度一位内部人士稱,架構上IDG仍是百度集團下的事業群。
《深網》了解到,在今年一季度IDG全部轉入新主體後,一些商業化部門需要制定并完成年度營收名額。這意味着被百度“養”了7年的IDG需要開始自己賺錢養家。
一位百度IDG人士告訴《深網》,目前IDG的成本與年度營收名額挂鈎,即“集團給你出錢 但是你也得去賺錢。”另一位IDG人士稱,“最近(IDG)已經開始減成本了。”
IDG主要有三塊業務: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智能汽車(包括車聯網業務和L2+輔助駕駛業務等)。前兩者商業化仍在起步階段,商業模式較為成熟的智能汽車業務是IDG現階段的商業化主力。
IDG對智能汽車業務的重視不言而喻。《深網》獨家獲悉,今年9月,原負責百度B2B SaaS(Business-to-Business,Software-as-a-Service,面向企業的雲服務)業務的集團副總裁(VP)儲瑞松輪崗至IDG,任IDG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全面負責智能汽車(即汽車智能化)業務,向李震宇彙報。
這是繼百度CFO(首席财務官)餘正鈞輪崗至CSO(首席戰略官)崗位後,再次有集團副總裁級别高管進行内部輪崗。
一位百度人士稱:這是百度内部正常的崗位輪轉,目的是激發組織活力,促進業務創新,是百度對IDG to B業務重視的展現。
儲瑞松加入後,IDG智能汽車事業部的組織架構進行了新一輪調整。
原車聯網事業部改為智能汽車事業部,新設傳遞相關業務部門,原部門内負責項目傳遞工作的團隊拆入新傳遞業務部,原部門内的部分商業化團隊拆入GTM部門(即商業部)。原先直接向李震宇彙報的原車聯網事業部總經理蘇坦改為向儲瑞松彙報。
與此同時,智能汽車事業部的業務戰略也發生了改變。
一位IDG人士說,百度智能汽車産品将由主線研發改為為規模化傳遞,即從原先根據車企需求的定制化生産,改為生産開放SDK的标準化産品,對标騰訊生态車聯網TAI。儲瑞松在内部稱,“新産品開發隻有達到規模化傳遞,才能算是成功了。”
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IDG)最新組織架構圖 制圖:深網
來了一個懂to B生意的人
儲瑞松的此次輪崗極為低調,一位IDG人士告訴《深網》,連“(人事)公告郵件都沒有”。一些員工甚至隻知道新來了一位被叫作“Rob”的上司。
儲瑞松
公開資料顯示,儲瑞松是雲服務To B行業的一員老将,他曾在德國企業軟體供應商SAP(思愛普)任職20年,從技術顧問一路升任核心業務S/4HANA Cloud(智能ERP雲商務套件,即全球SaaS和雲ERP系統)的SVP。
2019年,儲瑞松入職百度任集團副總裁,負責B2B SaaS業務,接手了前百度進階副總裁向海龍任職期間釋出的最後一款産品,客戶關系管理軟體愛番番。
截至目前百度未曾單獨公布愛番番的業績,儲瑞松在百度的成績也尚未可知。不過從過往履曆來看,儲瑞松能為IDG帶來更多的To B業務經驗。
多位百度IDG員工告訴《深網》,網際網路公司的做事方式及周期和傳統車企很不一樣,合作過程中會産生一些摩擦。據36氪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車企希望百度白盒傳遞(開放算法代碼),但百度不同意且态度較為強勢,是以談的車企多但支援力度”都不是很大”。
C端(面向消費者)業務與B端(面向企業)業務的營運政策和商業模式不同。C端産品以“流量思維”為主,更依賴使用者規模,需要持續的使用者增長。而B端産品更看頭部效應,圈内口碑,是以除産品力外更依靠銷售、客戶關系來完成簽單(訂單)。
有多年企業合作經驗的儲瑞松或能更好的連接配接IDG與車企。
此番輪崗後,儲瑞松任職IDG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一位百度人士告訴《深網》,原車聯網事業部負責人蘇坦此後僅負責智能汽車事業部下設的智艙業務部門和智駕融通創新部門。
一位IDG人士稱,智駕融通創新部門做汽車相關硬體和軟體,既對接集度汽車需求,也是為集度汽車“托底”的,“HC(headcount,招聘名額)沒有上限”。
汽車智能化及智能駕艙的單個項目周期,基本與一輛新能源汽車的制造和使用周期持平,長時間跨度對資源持續投入和團隊穩定性有較高要求,可謂是“巨頭的遊戲”。一位百度人士稱,百度智能汽車團隊接下來的對标方向為騰訊生态車聯網TAI。
據IHS Markit調查,随着汽車産品逐漸同質化,使用者對于汽車座艙功能的需求次元在不斷拓展。除了安全,未來座艙更多需要兼顧“主動智能”與“内容+服務”。這也是百度智能汽車團隊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之一,官方稱預計到2023年搭載其智能車聯的汽車将超1億輛。
Robotaxi要想常态化盈利,日訂單量需超過滴滴
百度IDG成立于2017年,在時任百度總裁陸奇的主導下,整合了自動駕駛事業部(L4)、智能汽車事業部(L3)、車聯網(Car Life etc. )三大業務。
2019年,百度自動駕駛決定将技術路線由單車智能轉為車路協同,同年11月,百度将車路協同業務更新為智能交通業務部,與車聯網事業部、自動駕駛事業部平級,智能汽車業務部則并入自動駕駛事業部。2020年至2021年組織架構多次調整後形成了現在三大業務事業部與大商業化部門的架構。
智能汽車業務雖然是目前IDG的收入支柱,但百度提及最多、外界最關心的還是其自動駕駛及智能交通業務。
今年一季度的财報釋出後,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百度全員信中首次明确百度智能駕駛(對外品牌名Apollo)業務的三種商業模式:
1.為主機廠商提供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
2.百度造車即集度汽車,端到端整合百度自動駕駛方面的創新,把最先進的技術第一時間推向市場;
3.Robotaxi(無人車出行服務)即蘿蔔快跑業務。
集度汽車是今年1月百度成立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百度發起主導,有絕對控股權,吉利控股集團是目前除百度外的唯一資方。在具體分工上,百度Apollo向集度輸出所有智能化技術,吉利則負責傳統汽車部分的制造。
李彥宏十分重視集度汽車,他雖不在集度汽車的董事會,但也會參與産品定義及設計的相關評審會。在三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李彥宏稱集度汽車将在明年北京車展亮相并展示其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能力,預計在2023年量産傳遞。
與其他車企選擇的漸進式自動駕駛方案不同,即從L1級輔助駕駛技術逐漸疊代至高階自動駕駛技術。集度汽車首款車型将直接搭載L4級自動駕駛。
汽車自動駕駛分級制度
李彥宏此前曾預測,2025年Robotaxi的綜合成本将比人工駕駛更低,當單日服務訂單邁過5000萬,Robotaxi的成本将是現在的五分之一,低于普通快車的服務均價,Robotaxi将有機會實作常态化盈利。“到2025年,自動駕駛技術會進入規模化商用階段。”
要想達到日訂單5000萬的目标并不容易。即便是目前位于網約車頭部壟斷位置的滴滴,其日訂單量也僅為4100萬單。(截至2021年3月31日資料)而百度Robotaxi服務即蘿蔔快跑,才剛在今年11月25日完成國内首個自動駕駛出行付費乘客訂單。
根據百度的規劃,到2023年百度Apollo将拓展至30座城市,與此同時,打造3000輛車的大規模L4級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車隊。屆時,百度Apollo使用者數量有望達到300萬,服務百萬量級的出行需求。
雖然目前百度Apollo自動駕駛的第五代車型已将單車成本降至48萬元,官方稱已達現階段國内Robotaxi車型最低成本。但與傳統網約車模式不同,Robotaxi屬于需要投入無人駕駛車隊成本的重資産營運。
假設日訂單量等于使用者數,按照上述規劃1輛車對應1000人,要達到日服務訂單5000萬起碼需要5萬輛車,車輛成本約為240億元。
開源節流需求迫切,年終獎延後兩個月發放
百度目前仍未披露智能駕駛業務的詳細盈虧情況,不過從今年二季度開始,百度對外披露ACE智能交通(Autonomous Driving,Connected Road,Efficient Mobility)收入,并将其劃在AI雲闆塊下。截至9月30日的最新資料顯示,Apollo ACE智能交通(Autonomous Driving,Connected Road,Efficient Mobility),累計合同金額超過1000萬元,比一年前增加了兩倍,與同年二季度持平。
智能交通現仍處于全國試點及示範區營運階段,回賬周期長但日常成本開支也不小。以人力成本為例,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深網》,智能交通業務已有超2000名員工。
李彥宏
李彥宏此前曾在演講中稱,百度是一家以技術立身的公司,不論是有1塊錢、1個億或者100個億,都會投進技術裡。
誠然,技術投入需要有耐心以及對虧損的包容度,但幾乎所有商業公司的生存之本都是增長與盈利。百度在此時對智能駕駛業務提出設立年度營收目标,既有業務到了商業化時間點的原因,也是其業務轉型的必然蛻變過程。
三季度财報顯示,雖然百度非線上營銷收入(包括AI及雲服務等業務)52億元同比增長79.31%,增速是線上營銷收入(如廣告)的近13倍,但僅占總收入的16.3%。
進一步加快非線上營銷收入的占比将是百度現階段業務轉型的重中之重。
此外,由于三季度高達189億元的非現金、按市價計量的長期投資虧損,百度三季度淨虧損環比擴大27倍至165.59億元,不包括愛奇藝在内的自由現金流僅為29億元。
緊張的财務狀況讓百度開源節流的需求更為迫切。多位百度員工告訴《深網》,百度已通知年終獎發放時間延後兩個月,即在2021年财報發出後發放年終獎。
百度智能雲收入已連年超50%增長,智能駕駛能否成為百度集團的未來營收新增量?百度将在2025年交上新答卷。
騰訊新聞出品内容,未經授權,不得複制和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