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好夥伴,犧牲時僅27歲,被稱為共和革命第一人

電影《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納蘭元述下令通緝孫中山和陸皓東。陸皓東為了不讓記載有革命黨人名字的名冊和新設計的旗幟落入清軍手中,不惜冒險回到住處取。此時,納蘭元述趕到,陸皓東當場中槍犧牲,名冊和旗幟被黃飛鴻所得。黃飛鴻為了保住名冊,和納蘭元述展開一場惡戰。在兩人交戰時,梁寬把名冊燒了,黃飛鴻則打敗了納蘭元述,成功把旗幟送給孫中山。

電影的故事,并非全部虛構,曆史上,陸皓東确有其人,他的犧牲也跟一份革命黨人名冊有關。

這期,咱們來聊聊陸皓東。

《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中,陸皓東的形象老成持重,黃飛鴻稱他為“皓東兄”。其實,陸皓東犧牲時隻有27歲,應該是個青年小夥子的形象。好了,不說電影了,進入正題吧。

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好夥伴,犧牲時僅27歲,被稱為共和革命第一人

陸皓東生于同治七年,也就是1868年9月,原名陸中桂,字皓東。這年,左宗棠在陝西平亂,日本在開始了明治維新。

陸皓東是廣東香山縣翠微鄉人,孫中山是香山縣翠亨村人,兩個村子相隔很近,兩人是地道地道的老鄉,而且年歲相仿——陸皓東比孫中山小兩歲,是以從小就認識,兒時是要好的夥伴。

陸皓東出身商人家庭,家境富裕,他是家中獨子,父母倍加疼愛。怎奈在他九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把他拉扯長大。

陸皓東具有強烈的反叛意識,對清朝的統治非常不滿。他在家鄉經常和一批性情相投的人聚會,宣講革命理論,逐漸形成了一個小團體,稱為會黨。1895年初,孫中山從檀香山回到香港,準備在廣州舉行武裝起義。陸皓東聞訊後,與家鄉的革命人士一起,前往香港,同孫中山會合。

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好夥伴,犧牲時僅27歲,被稱為共和革命第一人

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1895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前一年,中日爆發了甲午戰争,大清被日本打敗,被迫與日本議和,并于這年4月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又是割地又是賠款。當時,中國人群情激奮,對大清的表現傷心透頂,很多革命人士都對清朝失去了信心。孫中山嗅到了武裝起義的機會,他回國,正是想利用民憤,發動武裝起義,一舉推翻滿人的統治。

經過商議後,起義地點定在廣州。他們計劃召集順德、香山、北江等地的會黨,進攻廣州。

起義方針制定好後,陸皓東與鄭士良等随同孫中山到廣州。他們先在雙門底的王家祠設立革命總機關,以“農學會”的名義作掩護,暗中積極籌備起義,日常事務由陸皓東全權主持。經過近半年的籌備,革命黨決定把起義日期為10月26日。10月26日是農曆九月初九日,是重陽節。起義隊伍計劃利用這天群衆聚集掃墓的時候,運送槍械,集合部隊。

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好夥伴,犧牲時僅27歲,被稱為共和革命第一人

但是,這次起義由于經驗不足,導緻很多工作沒有做紮實。起義前,除了香港方面不能按時抵達外,槍械在運輸途中被海關查獲,沒收了600多支。

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好夥伴,犧牲時僅27歲,被稱為共和革命第一人

清朝方面,兩廣總督譚鐘麟不斷接到手下的消息,說由密探探知,近日有會黨将舉行起義。譚鐘麟不敢大意,調兵千餘人加強了廣州的城防,并派大批軍警四處搜捕革命黨人。

陸皓東眼看形勢嚴峻,立刻安排同志們轉移,自己也和孫中山逃到安全處躲避。陸皓東本已離開指揮機關所在地王家祠,但是負責保管革命黨人名冊的同志走得匆忙,沒有把名冊帶走。為了保險起見,他決定回去檢查。其他同志見形勢危險,便極力勸阻。但陸皓東還是去了。

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好夥伴,犧牲時僅27歲,被稱為共和革命第一人

就像電影裡演的那樣,陸皓東剛到王家祠,清政府的暗探便跟蹤而至,随後,大批軍警立即将王家祠嚴密包圍起來。陸皓東由于熟悉地形,迅速緊閉大門,取出名冊,并将其燒毀。等到軍警破門而入時,名冊已成為灰燼,而陸皓東則被捕了。

但是,陸皓東的結局,卻并不像電影裡那樣幹脆。陸皓東被捕後,被押送到南海縣受審。

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好夥伴,犧牲時僅27歲,被稱為共和革命第一人

縣令下令對陸皓東施以酷刑,逼迫他寫下名單。但是陸皓東堅貞不屈,豪氣不減。縣令下令将他的手腳釘上竹釘,嚴刑拷打,但他始終未吐露一個字。

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好夥伴,犧牲時僅27歲,被稱為共和革命第一人

陸皓東被關押了10餘天,被酷刑折磨暈厥三次,但是始終沒有屈服。後來,知縣聽說革命黨人準備聚集劫獄,大為恐慌,連忙報請總督譚鐘麟準許,即刻行刑。11月7日,陸皓東被清軍押赴刑場,英勇就義,時年27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