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宦官張敏的真實面孔?明史記載漏洞太多,真實結局頗具傳奇

很多人對明朝宦官張敏的印象,無外乎是《明朝那些事兒》根據《明史後妃傳》編造的故事:"明憲宗時一個小宦官,門監。當紀氏生下明孝宗後,張敏曾保護過孝宗。成化十一年,明憲宗召張敏剃發,張敏借機将孝宗的身份告訴明憲宗。孝宗認父不久,生母紀淑妃就暴死了。不久張敏也吞金自殺了。"

數百年來人們對于明史的記錄深信不疑,張敏用生命來保護皇子,直接反應了當時萬貴妃的權勢滔天和心狠手辣,以及明憲宗的昏庸懦弱。

實則不然。《明史後妃傳》的記載,破綻百出,近乎傳奇。

張敏并不是小宦官,并非一個看門的,而是司禮監太監兼禦馬監太監,這兩監本身就是熱門部門,而太監職位更是高層。張敏,在紀貴妃剛生子後,的確定護了明孝宗的生命。可趁給皇帝梳頭掉白發時,告訴皇上有子,并且促使父子團聚的,并非《明史後妃傳》記載的張敏,而是當時的太監、大BOSS懷恩。

明朝宦官張敏的真實面孔?明史記載漏洞太多,真實結局頗具傳奇

明憲宗昏庸、後宮幹政、忠臣需要以死來捍衛皇權嗎?在數百年後的福建發現了張敏的家譜,其中的記載颠覆了這一段曆史。

萬貴妃早年就是皇宮的一個保姆,她比明憲宗大了17歲,不知道用的什麼手段讓皇帝喜歡上她,後來一路高升成為貴妃。

權勢越來越大後,野心也越來越大,她想自己獨占後宮,于是設計不讓其他嫔妃懷孕,甚至有孕的也會強行逼其堕胎,還準備毒殺剛出生的明孝宗朱祐樘,明史對于萬貴妃的記載确實有不準确的地方"掖廷禦幸有身,飲藥傷墜者無數,久之生宗,使門監張敏溺焉。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

明憲宗先後育有20個子女,且那時的太子朱佑極還在世,張敏如何驚訝的說皇帝無子呢?

據明史記載,張敏來了一出狸貓換太子,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救走了明孝宗,幾年後才将此事告訴明憲宗,萬貴妃得知後很是憤怒,逼死了明孝宗的生母和張敏。

明朝宦官張敏的真實面孔?明史記載漏洞太多,真實結局頗具傳奇

如果記載真實,為何明憲宗對此事無動于衷呢,連自己的兒子和妻子都保護不了,多年來學者們翻閱大量古籍隻為尋找答案。

在福建同安縣,學者發現了一本《張氏族譜》上面有關于張敏死亡的記載,明史上記載的張敏死亡時間是1475年,而在家譜上卻記錄着張敏死亡時間是1485年。

另外學者又檢視同安縣縣志,其中記載張敏死亡的時間也是1485年,且明史中記載的張敏的官職是門監,而族譜張敏是司禮監太監,這一官職在明朝皇宮中的地位很高,由此學者們推斷明史中記錄的扭曲了曆史,很有可能是清朝為了醜化明朝而篡改了正史。

張敏喜歡敲詐大臣和邊軍将領,大肆索取賄賂,曾被閣首輔商辂阻止。

他還喜歡迫害良臣。有一次,明憲宗問西廠提督汪直:"天下不喜歡錢的人,有誰?"汪直說:"天下不愛錢的人,隻有一個楊繼宗。"但是楊繼宗為人正直,與張敏的弟弟張慶處的不好,是以張敏每次都在明憲宗面前诋毀楊繼宗,但明憲宗說:"清正廉潔的不是楊繼宗嗎?"張敏當時很怕,就寫了封書信給張慶,說:"好好對待楊繼宗,皇上已經知道他是什麼人了。"

注意,這件事發生在成化十四年。而廣為流傳的故事版本,在成化十一年憲宗父子相認後不久,張敏居然就吞金自殺了?張敏其實很巴結萬貴妃的,根本用不着怕萬貴妃将他整死。《治世馀聞》記載:"又有太監張敏,固厚結貴妃主宮太監段英"。

明朝宦官張敏的真實面孔?明史記載漏洞太多,真實結局頗具傳奇

那他是怎麼死的?成化二十一年,天降隕石雨,懷恩大罵手下:"為什麼會有隕石雨,就是你們這幫人亂我國政,現在皇上正要匡扶朝政,又被你破壞,天上的雷會把你給劈死!"張敏很怕上司找他清算,畏懼而亡。在《明史懷恩傳》《國史唯疑》《張敏家譜》都如此記載。

為了塑造一個舍身取義的小宦官形象,《後妃傳》居然硬生生的将一個橫行無度的大太監張敏,提前陣亡了十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