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宦官劉永誠的處世之道:他一生經曆六個皇帝,恩寵不衰

明朝多權監,仗着皇帝的寵幸為非作歹、殘害忠良。但是,有明一代,做出過傑出貢獻的太監也不乏其人。如鄭和,率領艦隊七下西洋。除了鄭和,還有一個太監,也曾做出過重大貢獻,與鄭和齊名。這個人,就是劉永誠。

劉永誠有多牛呢?他一生經曆過明朝的六個皇帝,分别是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憲宗。因英宗兩度為帝,算下來,他經曆了七個皇帝。在長達七十餘年的宦官生涯中,他深得曆代皇帝寵信,權勢益隆,他的家族也是以蒸蒸日上。别說在明朝,就是在古代中國曆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

明朝宦官劉永誠的處世之道:他一生經曆六個皇帝,恩寵不衰

劉永誠十二歲時進入内廷當了宦官。在人們的印象中,宦官都是陰柔狠毒、弱不禁風的樣子。但是,劉永誠恰恰相反,他武藝高強,擅長弓馬騎射,頗有軍事才能。朱棣在位期間,劉永誠跟随朱棣征伐北方的元朝殘餘。他被任命為偏将,執掌軍事大權。由于他武藝高強,朱棣常常将他留在身邊,做貼身侍衛。朱棣很喜歡劉永誠,甚至都不叫他的大名,反而喜歡親昵地稱呼他的外号"馬兒"。因出任禦馬監太監,又曆鎮西陲有功,是以被人稱為劉馬兒太監、馬兒太監。

明朝宦官劉永誠的處世之道:他一生經曆六個皇帝,恩寵不衰

此後,劉永誠屢次立功。宣宗即位後,劉永誠受命監視漢王朱高煦,協助平定朱高煦之亂。

磁縣地區的"妖人"李宣、張普祥等煽動起事,劉永誠前往緝捕,即刻平亂。宣德、正統年間,劉永誠多次領兵讨伐朵顔三衛,史稱從此之後,"三衛從是寝衰"。

平定朵顔三衛後,劉永誠監鎮甘肅,多次出兵鏖戰沙漠之中,擒獲西番酋長。據記載,他每到出征陷陣時,都戴假胡子沖鋒,之後凱旋受賞。

明朝宦官劉永誠的處世之道:他一生經曆六個皇帝,恩寵不衰

土木堡之變後,劉永誠的養子(侄子過繼)劉聚跟随于謙一起負責京城防務,在京城保衛戰中立功,景泰末年,執掌團營,并在京軍的軍事組織改革作出貢獻。

在英宗複辟的奪門之變中,劉永誠又帶兵歸順英宗,受到英宗信重,劉聚受蔭蔽得拜都督。這個時期,他再度出征兀良哈,旗開得勝。

劉永誠為大明立下的汗馬功勞,有大臣上奏,建議遵循北宋童貫慣例,為他封王。童貫是宦官,他可以封王,劉永誠為何封不得?後來,因有大臣提出,宋徽宗是昏君,不能效仿。而劉永誠也上奏推辭,這才沒有被封王。他的養子劉聚被封為甯晉伯。劉據也是一員虎将。他死時,憲宗打破先例,追封劉據為甯晉侯。成化十四年,又補賜劉聚丹書鐵券,子孫世襲。

明朝宦官劉永誠的處世之道:他一生經曆六個皇帝,恩寵不衰

自明一朝,除開鄭和,就沒有任何一個太監的在正面上的威望,能和劉永誠并肩。世人分稱二人為鄭三寶、劉馬兒,史稱"内官之久典兵而無過者"。後世宦官對劉永誠的事迹豔羨不已,以至于誤稱他為劉馬侯,視之為宦官封侯的先例。

宦官家族得到地位如劉永誠的,整個明朝都難有匹敵,他的一生兢兢業業,并沒有因為宦官出身而卑微,更沒有因為得到權利而肆意弄權,英勇善戰,開通西域的侯覽,攻打兀良哈,堪稱一名名将,正是因為他的心無旁骛,在其位謀其事的精神使得他一生榮華,诠釋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一古訓。

劉永誠深谙水滿則溢、福禍相依的道理。晚年,他杜門不出、謝絕賓客、盡辭封賞,就像一個鄉間老翁一樣安享晚年。八年(1472年),劉永誠辭世,享年八十二歲。

繼續閱讀